青島水務固廢公司:破解濃縮液處置難題 守護藍天碧水
半島網6月5日訊(記者 孫貼靜 通訊員 朱禮明 實習生 王春瑜)2023年6月5日,是第52個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青島水務固體廢棄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立志于創新驅動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力奔赴,圍繞滲瀝液處理、濃縮液全量化處置等方面縱深推進,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釋放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勢能。
同心協力 破解行業技術難題
濃縮液處置是行業內普遍性難題,各地都在進行處置方式和處置工藝的探索中。濃縮液處理過程中受蒸發設備排濃率過高、MVR設備結垢、干化系統起泡等因素影響,導致小澗西生活垃圾綜合處置園區濃縮液母液存量較多,為有效解決濃縮液母液全量化處置難題,青島水務固廢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公司、中企國云環保科技公司、中城院環境科技公司聯合制定濃縮液全量化處置方案,創新性地采用“深度絮凝+化學軟化+碳化硅膜+MVR蒸發+干化減量+焚燒協同”工藝,有效去除濃縮液中復雜的有機物,達到蒸發處置效率提升、系統排濃量減少的效果,為濃縮液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及技術支持。
經連續生產驗證,在預處理階段進行深度絮凝(一級絮凝)去除有機物后,蒸發系統 A、B、C 設備單臺處理能力分別達到 250、250和200噸/日,可實現蒸發設備“兩用一備”交替運行,蒸發母液產濃率約為25%;由于有機物的去除,干化系統恢復處理蒸發母液,處理能力為100噸/日,干化母液產濃率約為45%。
這標志著濃縮液處置技術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破解了濃縮液全量化處置過程中的“卡脖子”難題,徹底打通了現有處理工藝的制約環節,實現了濃縮液處理能力穩固提升,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垃圾處置園區濃縮液全量化處置這一目標,填補了行業空白,并可在行業內進行大范圍推廣應用。
乘風破浪 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
讓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轉化成實打實的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青島水務固廢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該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導鼓勵職工致力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點問題,做好傳幫帶工作,加大培養技術人才,讓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日前,隨著《一種濃縮液處理絮凝劑投加公式》等4項專利技術的申報,青島水務固廢公司滲瀝液項目已申報專利技術12項,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受理專利技術8項,已獲得國家授權專利5項,發表科技論文7篇,這些發明專利的取得,是該公司深耕行業技術的結果,充分體現了該公司的自主研發與持續創新能力。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作為國家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青島水務固廢公司滲瀝液處理項目憑借敢闖敢干的勇氣和敢于領先嘗試技術創新的擔當,把科技創新作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法寶,堅持聚焦主業,堅持創新驅動,堅持產業融合,不斷加強實用新型技術成果的總結提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挖掘創新技術并申報專利,力爭打造行業科技創新高地。
薪火相傳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青島水務固廢滲瀝液項目從鐵皮廠房起步,一路披荊斬棘,探索前行,他們從齊魯大地的堅韌與頑強中汲取能量,以星星之火在不斷迭代中燎原發展。從名不見經傳的日處理滲瀝液能力200m3/d小項目,經過陸續的改擴建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到目前的日處理滲瀝液能力1900m3/d、濃縮液處理能力500m3/d國內行業靠前的大項目,再到滲瀝液項目獲評國家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山東省環協“先進集體”、青島市“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以及“小澗西濃縮液處置效率提升技術改造項目”入選E20環境平臺滲濾液處理推薦案例等先進技改事例被行業內項目復制及推廣,滲瀝液項目用十余年的時間,實現了從行業“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成為了行業的引領者。
在新時期的環保征程中,青島水務固廢公司將堅守環保事業的主航道,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好環境治理保衛戰,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