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有哪些“工程之最”?

(1)世界上工程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之一
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之一,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輸水線路長,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廣,效益巨大,包含水庫、湖泊、運河、河道、大壩、泵站、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PCCP管道、渠道等水利工程項目,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規模及難度國內外均無先例。僅東、中線一期工程土石方開挖量17.8億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億立方米,混凝土量6300萬立方米。
(2)世界上供水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之一
工程規劃最終年調水規模為年調水量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當前已實施的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后的年調水量達182.7億立方米。
(3)世界上距離最長的調水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干線總長度達4350千米。 目前正在建設的其中,東、中線一期工程干線總長為2899千米,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千米,總長度達5599千米。
(4)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調水工程
工程主要解決中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2002年)。僅東、中線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縣級以上城市就有253個,直接受益人口達1.1億人。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可使漢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除70余萬人的洪水威脅。
(5)世界上受益范圍最大的調水工程
工程主要解決中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供水區域控制面積達145萬平方千米,約占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的15%。按照每5-10萬元投資創造一個就業機會估算,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每年可增加約18萬個就業機會。將產生農業供水效益、防洪效益、航運效益、排澇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按2000年價格水平,多年平均年直接經濟效益約為553億元。
(6)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強度的移民搬遷——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
丹江口大壩因加高需搬遷移民34.5萬人,移民搬遷安置任務主要集中于2010年、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19萬人的搬遷安置,年度搬遷安置強度即搬遷安置人口在國內和世界上均創歷史紀錄,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7)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泵站群——東線泵站群工程
東線一期工程輸水干線長1467千米,全線共設立13個梯級泵站,共22處樞紐、34座泵站,總揚程65米,總裝機臺數160臺,總裝機容量36.62萬千瓦,總裝機流量4447.6立方米每秒,具有規模大、泵型多、揚程低、流量大、年利用小時數高等特點。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大型泵站數量最集中的現代化泵站群。
(8)國內世界首次大管徑輸水隧洞近距離穿越地鐵下部——中線北京段西四環暗涵工程
中線北京段西四環暗涵工程,具有兩條內徑4米的有壓輸水隧洞,穿越五棵松地鐵站,這是世界上國內第一次大管徑淺埋暗挖有壓輸水隧洞從正在運營的地下車站下部穿越,創下暗涵結構頂部與地鐵結構距離僅3.67米、地鐵結構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紀錄。
(9)世界規模最大的U型輸水渡槽工程——中線湍河渡槽工程
中線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均為三向預應力U型渡槽,渡槽內徑9米,單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420 立方米每秒,采用造槽機現場澆筑施工,其渡槽內徑、單跨跨度、最大流量屬世界首例。
(10)國內最深的調水豎井——中線穿黃工程豎井
中線穿黃工程北岸豎井為大型圓筒結構,建于黃河河灘地中細砂強透水地層中,內徑16.4米,井深50.5米。設計流量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為320立方米每秒。井壁為雙層結構,外層為地下連續墻形式,墻厚1.5米,深76.6米;內層為0.8米厚鋼筋混凝土現澆襯砌,采用逆作法施工;庸こ桃幠V蟆㈤_挖之深、地質條件之復雜、工作難度之高,均居國內之最。
(11)國內穿越大江大河直徑最大的輸水隧洞——中線穿黃工程隧洞
中線穿黃工程開創性地設計了具有內、外兩層襯砌的兩條長4250米隧洞,內徑7米,外層為厚0.4米拼裝式管片結構襯砌,內層為厚0.45米鋼筋混凝土預應力襯砌,兩層襯砌之間采用透水格柵墊層隔開,內、外襯砌分別承受內、外水的壓力。這種結構形式是國內首例用盾構方式穿越黃河的工程,也開創了中國水利工程水底隧洞長距離軟土施工新紀錄。
(12)國內規模最大的大壩加高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是在原有壩體上進行混凝土培厚加高,包括混凝土大壩加高和心墻土石壩加高。大壩加高工程完建后,壩頂高程由目前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壩頂軸線長3442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可相應增加庫容116億立方米,加高壩體的混凝土量達135萬立方米,混凝土大壩加高中,由于新老混凝土彈性模量的差異,在內外部溫差的作用下,對新老混凝土結合面和壩體應力產生不利影響。在不影響大壩正常運行情況下,完成了混凝土大壩裂縫檢查、修補和大壩加高,其建設難度在大壩加高史上可謂世界之最。
(13)大型渠道混凝土機械化施工技術國內領先
針對長距離輸水,渠道沿線穿越的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水文、氣象以及運行條件差異變化大的特點,開展大型渠道混凝土機械化襯砌關鍵技術研究,創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成套設備,與國外同類設備相比,成型機自重降低2/3,工效提高66%,設備價格降低80%,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在大型渠道邊坡穩定與優化技術、大型渠道新型結構型式、大型渠道機械化襯砌綜合施工工藝、大型渠道機械化襯砌系列成套設備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為中國大型渠道設計與施工提供了系統的技術支撐,填補了中國在大型渠道機械化成型技術裝備設計制造、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方面的空白,部分成套設備還遠銷國外。
(14)中線北京段PCCP管道工程多項技術國內領先
此為國內首次采用超大口徑(直徑為4米)的PCCP輸水管道。在結構安全與質量控制中,首次提出符合中國規范體系和材料標準的一整套PCCP設計參數;在國內首次提出PCCP管的陰極保護技術參數,研制的PCCP陰極保護測試探頭填補了國內空白;研發出新型的鋼絲錨固方法,解決了PCCP陰極保護電連接問題;機械化噴涂PCCP外防腐層材料和工藝為國內首創;首次采用溝槽內超大口徑PCCP龍門起重機安裝技術、隧洞內PCCP安裝工藝及技術,提出溝槽和隧洞內超大口徑PCCP安裝質量控制標準。
(15)武當山遇真宮墊高保護工程國內文物建筑單體頂升高度最高
武當山遇真宮墊高保護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工作中單體規模最大的。工程分為文物解體工程、頂升工程、土石方墊高工程、文物復原工程4個子工程,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遇真宮山門、東、西宮門整體頂升15米,為國內文物建筑單體頂升高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