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
7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悉,在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的支持下,由該院承擔的重慶市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重點專項《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環保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與應用》,成功開發出同時具備遠程監控、設備管理、電能管理、成本管控、報表管理、預警排障等功能的技術系統。目前,該系統已在我市部分區縣及河北、云南等地投入運行,首開污水處理行業智能控制“先河”。

▲該系統實現了通過遠程中控室和手機App軟件技術,便可同時監管若干個污水處理廠。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隨著污水處理量的增長,污水水質復雜程度的增加等,污水處理機構面臨更大的挑戰。
“智能化時代對污水處理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國內各污水處理研究機構對污水處理的底層控制研究居多,幾乎沒有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污水處理進行智能控制。”該專項負責人、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正高級工程師葛垚博士介紹說,正因如此,他們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并構建了污水處理廠信息化、智能化監控系統、控制系統和處置系統,構建起同時具備遠程監控、設備管理、電能管理、成本管控、報表管理、預警排障等幾大主要功能的技術系統。
“一方面,人工智能監控系統可以對污水處理廠的儀器設備重要參數進行定時采集與上傳,實現關鍵參數的展示與統計,主要設備出現故障還能報警,為后續設備維護檢修提供參考。”葛垚稱,另一方面,該系統可以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機械設備全自動邏輯控制、在線工藝狀態顯示及參數記錄、運行故障診斷記錄、生產報表顯示記錄等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下達設備控制指令。
和傳統污水處理控制系統不一樣的是,該系統可通過遠程中控室和手機App軟件技術,同時監管若干個污水處理廠,實現遠程專家調參、無人值守、故障報警等功能。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渝中區垃圾壓榨液處理站、大足區村鎮污水處理站、云南省芒市勐戛鎮污水處理站、河北省張家口市高新區姚家房鎮污水處理站等多個污水處理站推廣應用,實現污水處理智能化和遠程控制,控制系統建設成本降低23%,電力節省31%,藥品耗材節約32%,運維成本降低73%,提高水質達標率95%,開創污水處理智能控制“先河”。下一步,該研究成果將繼續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