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丨李德彬博士:聚焦環保產業,污泥治理何以解題?
AI芯天下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業
歡迎各位客官關注、轉發
前言:
我國在污水處理事業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將面臨巨大的污泥處置壓力。
對污泥進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技術是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而蘇州市清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德彬博士正是這一領域的創新先鋒。面對這位清華博士后,AI芯天下造訪了蘇州市清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和總經理李德彬博士進行了一次深談,聊聊入局污泥治理背后的考量,以及他的心路歷程。
作者 | 方文三
圖片來源 | 網 絡
差距在重要性面前不值得被思考
對于污泥問題李德斌博士提到:“對泥的處理,以前沒有重視,但現在污泥的問題大家也看見了它的嚴重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水處理廠污泥產量和工業污泥產量亦隨之增加。
然而,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起步較晚,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還有一定差距。
因此,我國在污水處理事業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將面臨巨大的污泥處理處置壓力。
污泥處理處置是我國污水處理的短板,同時也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
“想解決環保問題,哪里有污染哪里就去解決,就像我在小時候的老家污染問題一樣,從小就受影響,想為環保出一份力。”談到投身于污泥處理事業的初衷,李德彬這樣說道。
一段長期從業的開始,往往來自不經意的瞬間
從2007年到2023年這十六年的時間,扎根在污泥處理領域的大方向始終沒變。問其原因,李德彬提到了兩大原因:
“第一、研究經歷有關:在廈門大學碩博期間,利用水熱技術研究生物能源以及含酚廢水處理,有了這個研究經歷,在清華大學研究的是利用水熱技術處理污泥,都是水熱技術,只是目前做的水氧礦化技術在水熱技術基礎上引入了氧氣。”
“第二、個人經歷有關:老家四川瀘州那邊水污染很嚴重。老家的河是長江的支流,上游有一個造紙廠、黃藥廠,每一次機器清洗完的水直接排到河里面,污染很大。”
2007年,李德彬進入寧波大學就讀生物工程專業。2011年,進入廈門大學攻讀能源化工博士學位,專注于生物質水熱液化和含酚廢水處理的研究。2017年擔任了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研發部主管,負責引進德國生物天然氣技術。
為了進一步深化研究,于2019年加入清華大學作為博士后研究員,致力于環境工程領域污泥水氧礦化(脫胎于傳統“濕式氧化”技術)的研究。2021年他進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負責水氧礦化技術的產業轉化工作。2022年親自投身產業發展,成立蘇州市清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他的研究不僅在理論上提升了對水氧礦化技術的認識,還為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他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追求科技與環保的有機結合,致力于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需要技術發展之道
他認為,未來污泥處理的市場前景會和國外發展的一樣,逐漸會變成剛需。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的重視,逐步形成了主流處理處置技術路線:厭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發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燒+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以及深度脫水+應急填埋。
但是,現有的污泥處理處置工藝的選擇主要依據技術適用性和經濟成本。
而李德彬從根本上提到了行業發展的終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的產業升級,要怎么去踐行這種理念,高質量生產,高質量生活,也面臨經濟轉型,很多東西也要繼續升級。”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污泥問題的關注,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標準規范,發布了有關規劃和政策,加大了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
驅動了污泥管理逐步從“重水輕泥”向“泥水并重”轉變,建設了一批示范工程,污泥技術和裝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支撐了我國污泥處理行業發展。
污泥水氧礦化,與趨勢契合的發展方向
現在水氧礦化技術放在工業場景里,適配場景較多。李德彬進行了舉例:從工業端的工業污泥和工業廢水去著手來做,如印染、制藥、印染、石油化工、煤化工都可以適配。
談及水氧礦化技術優點,李德彬從技術和商業兩個方向就行了闡述:
技術上:不用分化是一個比較有潛力的方向,并且現在國家要求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和碳減排。要達到碳減排,除了厭氧消化和水氧礦化,其他技術均不能實現,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后這兩個會是主流技術,剩下的會是邊緣技術。
水氧礦化和厭氧消化對比的,實現了大幅的減量,可以做到資源化,并實現碳減排。
商業上:它是比原有的技術效率更高,更優化,另一個就是更省錢,降本增效,驅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同時,如有污染或者舊的工業場景,如果加了水氧礦化這個裝置,它在企業的ESG價值上是可以有所提升。
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前沿發展趨勢
近年來,各國紛紛將污泥處理處置目標轉向了資源和能源化利用,在保證污泥無害化的前提下,實現污泥最大程度的利用已經成為了國際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發展的趨勢。
考慮到未來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碳排放作為污泥處理處置工藝路線選擇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污泥是污水處理及資源化過程碳減排關注重點,是民生問題,社會效益重大。未來污泥處理處置應以節能降耗及能源資源回收為目標。
然而,正是這種執著和對技術的熱愛,塑造了他前瞻的技術視角和規劃布局的能力。在專訪的過程中,AI芯天下發現他不僅是一位技術專家,更是一位對行業充滿熱情的創業者。他不只是在追求個人成就,更是在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