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河湖行丨這座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 助力下游水質明顯改善
政務:黑龍江生態環境 2023-08-31 21:00
編者按
黑龍江省河網密布,河湖、支流數量眾多。在世界地球日當天,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環境報社、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共同啟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龍江河湖行活動。此后,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組成采訪團,分別前往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四大流域,以及興凱湖、鏡泊湖等湖泊,實地調研當地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高質量發展成效。我們將陸續刊發相關稿件,敬請關注~
機器轟鳴聲陣陣,格柵間、沉淀池、生化池等設備一環套著一環,污水從各個設備車間流進流出,最終達標排放,這是饒河縣污水處理廠里每天都在上演的場景。
饒河,我國東北邊陲縣城,位于黑龍江雙鴨山市境內、烏蘇里江中段。一首流傳已久的民歌《烏蘇里船歌》唱活了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烏蘇里江是饒河的母親河,也是其境內最大的河流,流經長約128公里的江水在這片土地上穿行而過,構成一道靈動的景致。
對于臨江城市而言,水生態環境的維護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而污水處理正是其中一項關鍵工作。記者了解到,饒河縣內無工業污水,全縣的生活污水都要經由這座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大帶河,再進入烏蘇里江。
處理廠占地1.78萬m⊃2;,始建于2009年,一期設計規模為處理污水5000噸/天,工藝為生物膜法(TF),執行一級B污水排放標準。2019年,該廠進行二期擴建提標,并在全省較先采用EBIS技術,目前排水已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
饒河縣污水處理廠運維方、龍江環保集團饒河分公司總經理王云龍告訴記者,一期TF工藝不夠成熟,廠區內只有一幢綜合處理樓和一座最基礎的粗格柵間,對來水的處理能力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污水中的污染物濃度也逐漸走高,原先的工藝已不能達到要求,這也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發展進步。
如今,穿梭在廠區內,綜合泵池、二次提升泵池及高效沉淀池、細格柵間及旋流沉砂池、EBIS生化池、加藥間及污泥脫水間等車間陸續出現在記者眼前。
△正在作業的EBIS生化池
“這套EBIS系統是我們的核心工藝,它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去除污水中不可沉淀的懸浮物和有溶解性、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王云龍告訴記者,廢水在進水區與大比倍回流的混合液(已經過處理的廢水)迅速混合均勻后,循環進入厭氧區及低氧曝氣區進行處理,通過控制曝氣池中的溶解氧,利用微生物完成對COD、氨氮、總氮等污染物的降解,之后污水進入沉淀區,經過高效沉淀裝置進行泥水分離后,污泥回流至進水區與進水混合,清水由上部的集水槽收集排入后續單元。
從設備層面看,目前黑龍江省內污水廠的爆氣管大多是使用鐵管、塑料管,而EBIS工藝采用納米級特別材質曝氣管,這在全省是較為先進的;從技術層面看,溶解氧控制是EBIS系統的一大亮點,系統應用新型空氣提升系統、高效曝氣系統、智能化控制系統等專有技術,以穩定控制曝氣池內溶解氧,實現工藝要求的系統環境。
這項工藝更新了現有生物污水處理系統的控制和運行模式,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基礎上,還兼具了高效、節能降耗、節省占地、運行維護簡單等亮點。
據王云龍介紹,在經過上述各環節后,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消毒,之后即可出水,進入中水池,進行直接利用。
△廠區內用中水澆灌的草坪
“現在我們廠區每年使用的自來水非常少,除了飲用、洗衣、做飯外,廠區綠化、藥劑配置、刷地清洗、果樹灌溉等都是使用廠區處理后的中水。為了節約水資源,縣里也已將中水回用提上日程。目前經過處理的中水已經送至第三方檢測,以判斷是否符合回用標準。過去,饒河縣內的街道沖洗、綠化灌溉等都是使用自來水,每天的中水出水量是7000多噸,如果符合回用標準,這些項目很快都可以利用我們的中水來實現。”王云龍說。
污水不排江、出水一級A、中水能自用。自運行以來,饒河污水處理廠使饒河縣下游地區的水質污染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對烏蘇里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當前烏蘇里江水系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占18.8%,這也為饒河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提供了有力保障。
龍江河湖行丨這座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 助力下游水質明顯改善
編者按
黑龍江省河網密布,河湖、支流數量眾多。在世界地球日當天,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環境報社、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共同啟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龍江河湖行活動。此后,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組成采訪團,分別前往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四大流域,以及興凱湖、鏡泊湖等湖泊,實地調研當地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高質量發展成效。我們將陸續刊發相關稿件,敬請關注~
機器轟鳴聲陣陣,格柵間、沉淀池、生化池等設備一環套著一環,污水從各個設備車間流進流出,最終達標排放,這是饒河縣污水處理廠里每天都在上演的場景。
饒河,我國東北邊陲縣城,位于黑龍江雙鴨山市境內、烏蘇里江中段。一首流傳已久的民歌《烏蘇里船歌》唱活了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烏蘇里江是饒河的母親河,也是其境內最大的河流,流經長約128公里的江水在這片土地上穿行而過,構成一道靈動的景致。
對于臨江城市而言,水生態環境的維護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而污水處理正是其中一項關鍵工作。記者了解到,饒河縣內無工業污水,全縣的生活污水都要經由這座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大帶河,再進入烏蘇里江。
處理廠占地1.78萬m⊃2;,始建于2009年,一期設計規模為處理污水5000噸/天,工藝為生物膜法(TF),執行一級B污水排放標準。2019年,該廠進行二期擴建提標,并在全省較先采用EBIS技術,目前排水已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
饒河縣污水處理廠運維方、龍江環保集團饒河分公司總經理王云龍告訴記者,一期TF工藝不夠成熟,廠區內只有一幢綜合處理樓和一座最基礎的粗格柵間,對來水的處理能力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污水中的污染物濃度也逐漸走高,原先的工藝已不能達到要求,這也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發展進步。
如今,穿梭在廠區內,綜合泵池、二次提升泵池及高效沉淀池、細格柵間及旋流沉砂池、EBIS生化池、加藥間及污泥脫水間等車間陸續出現在記者眼前。

△正在作業的EBIS生化池
“這套EBIS系統是我們的核心工藝,它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去除污水中不可沉淀的懸浮物和有溶解性、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王云龍告訴記者,廢水在進水區與大比倍回流的混合液(已經過處理的廢水)迅速混合均勻后,循環進入厭氧區及低氧曝氣區進行處理,通過控制曝氣池中的溶解氧,利用微生物完成對COD、氨氮、總氮等污染物的降解,之后污水進入沉淀區,經過高效沉淀裝置進行泥水分離后,污泥回流至進水區與進水混合,清水由上部的集水槽收集排入后續單元。
從設備層面看,目前黑龍江省內污水廠的爆氣管大多是使用鐵管、塑料管,而EBIS工藝采用納米級特別材質曝氣管,這在全省是較為先進的;從技術層面看,溶解氧控制是EBIS系統的一大亮點,系統應用新型空氣提升系統、高效曝氣系統、智能化控制系統等專有技術,以穩定控制曝氣池內溶解氧,實現工藝要求的系統環境。
這項工藝更新了現有生物污水處理系統的控制和運行模式,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基礎上,還兼具了高效、節能降耗、節省占地、運行維護簡單等亮點。
據王云龍介紹,在經過上述各環節后,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消毒,之后即可出水,進入中水池,進行直接利用。

△廠區內用中水澆灌的草坪
“現在我們廠區每年使用的自來水非常少,除了飲用、洗衣、做飯外,廠區綠化、藥劑配置、刷地清洗、果樹灌溉等都是使用廠區處理后的中水。為了節約水資源,縣里也已將中水回用提上日程。目前經過處理的中水已經送至第三方檢測,以判斷是否符合回用標準。過去,饒河縣內的街道沖洗、綠化灌溉等都是使用自來水,每天的中水出水量是7000多噸,如果符合回用標準,這些項目很快都可以利用我們的中水來實現。”王云龍說。
污水不排江、出水一級A、中水能自用。自運行以來,饒河污水處理廠使饒河縣下游地區的水質污染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對烏蘇里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當前烏蘇里江水系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占18.8%,這也為饒河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