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前身是浙江省環境保護監測站,成立于1980年,1984年更名為“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1990年增掛浙江省環境保護計量管理站牌子,2006年更名為“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2020年變更為現名。中心為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所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是全國環境監測網絡中的一級站,浙江省環境監測的技術中心、數據中心、質管中心、應急中心、培訓中心。
中心內設領導崗位6個,1正5副,下設14個部門。中心實有員工350余人(其中事業在崗職工73人),博士14人,碩士68人;正高級工程師16名、高級工程師86名。中心注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現有國家環境監測尖端人才1人,一流專家9人,技術骨干20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8人,浙江省職業技能帶頭人1人。
中心技術力量雄厚,環境監測能力居于全國前列,2014年通過國家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整體驗收,是全國第二個整體通過驗收的省份。中心擁有液相色譜-質譜儀、氣相色譜-質譜儀等各類大型儀器設備430臺套,應急監測車3輛,固定資產值原值4.06億元。中心建有全國最為完善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其中水質自動監測站155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171個,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88個,環境自動監測數據實時對外發布。中心建有全國領先的環境空氣預報預警系統,在G20、世界互聯網大會等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心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項目涉及12大類486項。此外,中心還建有生態毒理實驗室和二噁英實驗室(國家二噁英監測中心華東分中心),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批生態地面監測重點站和國家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有機標準物質定值實驗室。
中心主要承擔各類生態環境監測、科研、咨詢等工作,滿足政府、企業等社會各方對服務性環境監測與咨詢的需求,為環境管理制度創新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為污染治理行動實施提供技術服務,為各項年度工作考核提供客觀的評價,充分發揮了“眼睛”、“耳朵”的作用,為浙江省環境保護工作、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