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973計劃)項目 | ||
![]() ![]() ![]() |
||
項目名稱:圍填海活動對大江大河三角洲濱海濕地影響機理與生態修復
項目編號:2013CB430400
項目主持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參與單位: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青島科技大學
首席科學家:崔保山
項目執行期:2013年1月-2017年8月
國家重大需求:
隨著全球變化的日漸凸顯,大江大河三角洲的濱海濕地,已受到來自圍填海等高強度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雙重脅迫,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發展的立足之本。本項目的開展面向三方面國家重大需求:(1)圍填海工程規劃和實施的重大需求;(2)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實踐的重大需求;(3)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重大需求。 圖1 主要研究區圖
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1)大規模圍填海活動對濕地生態水文過程和效應的作用機理;
(2)濱海濕地生態環境功能對圍填海的響應和變化規律;
(3)應對圍填海活動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綜合調控機制。
主要研究內容:
(1)大規模圍填海活動的時空演進和濕地生態格局;
(2)圍填海對濕地水生態的影響和水環境效應;
(3)圍填海對濕地生態環境功能的影響和資源可持續利用;
(4)受損濕地生態修復和圍填海的生態補償機制。
研究目標:
本項目以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為主要研究區,以珠江三角洲、遼河三角洲為輻射研究區,以加強大規模圍填海對我國大江大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的影響和響應研究、提高濱海濕地生態適應性調控能力的基礎科學支撐為總目標;
具體目標:
(1)基礎研究:揭示圍填海強度與濱海濕地生態格局指數變化規律,建立濱海濕地生態水文過程響應與環境效應模型,提出濱海濕地生態完整性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辨識圍填海影響下的濱海濕地生態服務功能轉換和突變閾值,形成圍填海活動和濱海濕地信息管理數據庫;
(2)應用基礎研究:提出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育技術,探尋濱海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途徑,優選濱海濕地生境替代預案,構建濱海濕地生態網絡修復方案,建立圍填海活動的生態補償模式。造就一支引領國際前沿的創新團隊,提升在濕地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
![]() 圖2項目實施的技術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