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平11月26日電 (葉國寶 張麗君)26日,中國人民大學和福建省南平市合辦的“生態資產管理與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咨詢會”在武夷山市開幕。會議深入探討中國生態資產管理實踐背后彰顯的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特征及其蘊含的中國之路、中國之治,助力構建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形成引領未來20年中國生態資產高水平管理的戰略建議。

作為閩江源頭、福建生態屏障、“雙世遺”和武夷山國家公園所在地,南平森林覆蓋率高達78.89%,空氣、水質連續多年保持福建第一,南平市市本級和8個縣(市、區)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全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福建綠色發展機制創新集成改革和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市;武夷山國家公園、森林生態銀行和“水美經濟”入選自然資源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數量全國最多。
今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與南平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校地雙方充分挖掘整合優質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交流與合作,成為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典范。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希望以此次戰略咨詢會為契機,“共同搭建生態資產管理研究和實踐創新交流平臺,促進生態資產管理領域的思維碰撞、智力匯聚、經驗交流和資源整合,推動自然資產變成生態資產、生態資產產出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實現財富價值,進而造福百姓、回饋自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會上,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余欣榮,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尹偉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志云,福建農林大學校長、教育部科技委員會農林學部委員蘭思仁,分別發表主旨演講。
他們就國家公園建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鄉村振興等領域,跟與會者分享了生態資產管理的前沿思想、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龐軍代表校方發布了《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2023》的報告。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組建研究團隊,聚焦生態資產管理這一議題,深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及部分典型地區,以座談走訪、問卷調查、數據測算等方式進行了充分論證,最終形成了這一詳實的調研成果。
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在致辭中表示:“南平十分愿意作為‘試驗田’,積極運用會議成果,更好地護綠、擴綠、轉綠,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等生’,加快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努力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