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派格:打造自主創新的智慧水務系統
李治國
智能模塊化水廠、管網漏損管理、一體化智慧泵房、超聲波戶用水表……從水源地取水到用戶用水終端,均能實現數字化管理。記者日前在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采訪時看到了智能水務管理的最新趨勢,“我們的水資源并不豐富,需要節約每一滴水,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我們努力讓取水、用水更為綠色、更為高效。”威派格董事長李紀璽告訴記者,如今公司以已經開發成熟的“平臺+硬件+軟件+物聯網+服務”五位一體智能水務解決方案為抓手,將撬動千億計的水務市場,打通智能高效用水的新路徑。
找到發展定位
走進威派格的生產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塵不染的環境。“我們采用了唐納森Donaldson和UAS工業級空氣凈化器,對焊接煙塵進行同步凈化。”已經在威派格工作十余年的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楊峰對工廠的智能化“進化”如數家珍。加工廠里并沒有嘈雜的工業加工噪音,取而代之的是自動進行焊接作業的工業機器人,而工人們則三四成組有序操作著各道工序。他補充道,“威派格的制造工藝以鈑金生產為主,制造端的核心生產工藝是激光三維切割機、機器人焊接工作站;自動立體料庫配合AGV運輸機器人完成電腦指揮下的車間物流運輸; 另外,在生產軟件方面,搭載有PLM全生命周期設計軟件、三維仿真設計軟件和生產用ERP系統等。”
從產品研發、設計管理、物料管理、制造管理開展一體化管理,威派格的核心競爭力是高效率和保障產品的高品質并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楊峰告訴記者,威派格走向數字化、智能化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
在成立威派格之前,創始人李紀璽有著多年銷售經歷,深刻體會到水務硬件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大致相當。他開始思考水務行業的“貿工技”問題。要想擺脫“紅海”競爭,必須走向高端創立品牌,以高品質產品、高水平服務的新品牌,擺脫低水平競爭。這正是威派格創立之初提出的“工業精神”,用苛刻的要求做精益求精的產品。
2007年威派格公司成立。李紀璽告訴記者:“我希望水永遠是純凈的,世界永遠是綠色的,翻譯成英文就是‘Water always be Pure world always be Green’,取其中的三個核心單詞water、pure、green的首字母,組成WPG,再音譯過來就是‘威派格’。同時,‘Pure’有純潔、簡純之意,還表達了對企業另一層文化期待——以‘陽光心態’和‘陽光正派’的經營方式,實現企業健康成長。”成立至今,威派格一直以“用心于水、綠色未來”為使命,并于2011年移師上海。
對“貿工技”的思考,對企業的重新定位,讓威派格在水務行業獨樹一幟。李紀璽告訴記者,威派格得以獲得卓越的行業口碑,其實過程異常艱難,公司創立之初花了兩年時間解決“內部”認同問題;而“外部”認同則花了近六年時間。李紀璽說,“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歷經市場反復錘煉,威派格得產品得到了包括頭部房地產企業在內等客戶的廣泛認可,公司創新技術的迭代升級,亦為先進制造這一標簽持續加碼,公司也逐步由生產銷售樓宇供水設備的水泵系列產品拓展為二次供水、泵站、水廠裝備、水表等水務水利硬件設備成套解決方案商。
把握產業趨勢走向真正的“高端”
2015年開始,水務公司逐漸接管城市的二次供水,威派格的主要用戶也由早期的地產商逐步轉變為水務公司。在水務行業長期耕耘,讓李紀璽對行業痛點十分熟悉。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水務設備與技術進步不一,行業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時常導致水在傳輸過程中浪費嚴重,運行效率低、能耗大,部分地區水質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水是人類生存之源,也是地球稀缺資源。如有一種技術手段能將行業的設備制造以及設備運行管理予以標準化、科學化,勢必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與行業管理水平。
“要提高我國水務管理的能級,技術就不能受制于人。”李紀璽告訴記者,2014年6月由五家頂級全球企業發起的“國際工業互聯網聯盟”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第一次會議。副總經理代表公司參加了會議,并把“互聯網+工業制造”的知識框架迅速帶了回來。
同年10月,出差途中的李紀璽閱讀邁克爾波特《物聯網時代十大戰略要點》一文后,深受啟發。他認為,工業互聯網可能會像“互聯網+時代”一樣,帶領傳統制造業各細分領域開啟顛覆性變革。在歷經了2年的審慎思考、研判、討論和嘗試后,威派格團隊決定把公司定位為“智慧水務”公司。
區別于傳統硬件設備業務“二次供水”,智慧水務是發展智慧城市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助力國家三農大戰略、解決農村供水問題的重要方式。公司總經理柳冰介紹:“智慧水務是通過信息技術與水務技術的深度融合,挖掘數據價值和邏輯關系,讓水務業務系統得以實現控制智能化、數據資源化、管理精確化、決策智慧化。這樣能夠更好地保障水務設施安全運行,提升客戶運營效率和科學管理能力。”
但是,會做市場的團隊能否厘清技術路徑,搭建貫通式平臺?銷售管理出身的李紀璽表示:“威派格想做智慧水務,前期并無技術儲備。但如果由像軟件、通信、自動控制專業人員來開展頂層設計,可能存在路徑依賴,很難保障這個復雜系統工程的行業適用性。”
盡管如此,轉型并非一帆風順。實際上,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體系,需要重塑和重構整個業務流程。“我們是行業內率先提出要做智慧水務的企業。”李紀璽坦言,數字化轉型的難度,超出了自己的判斷力,“創業的時候確實非常辛苦,開辟第二曲線的過程,勞心的程度,遠遠超過當初的創業,很多事情總是出乎我的意料。”
創新就意味著未知和不確定性,風險在所難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除了認為“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應用”是行業發展之未來趨勢外,李紀璽認為自己有責任、威派格有這個核心能力讓行業變得更好,“工業互聯網不囿于技術或許能有更多想象空間。于是我們探索跨專業的集成,關鍵是把邏輯說透。”
如果說威派格之前的是成功1.0版本,可歸因于在“貿工技”階段,產品、渠道、技術、商譽等共同協作;轉型智慧水務、踐行工業互聯網的進程則需要平臺、技術和基礎層架設。李紀璽說:“當前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水務信息化建設基礎階段,即某個模塊的智慧管理,僅有威派格這樣的少數企業處于多業務領域的智能化。我們提出‘無平臺不智慧’的理念,為此投入大量研發費用,期待打通數據、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威派格要做好底層、做好基礎,打通數據,只有走這‘華山一條路’,才能讓研發投入有效果。”
當前,隨著一系列智慧水務產品的推出,威派格已經形成了“平臺+硬件+軟件+物聯網+服務”的整套方案,公司也位列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水務特設組的主席單位。李紀璽坦言,“要想不做‘先烈’而成為‘先驅’,轉型智慧水務重在整體規劃統籌,按節奏分步實施。”如今,威派格已經探索解決“信息孤島”“數據孤島”“應用孤島”三大問題,實現時間、空間和功能結構的重組,構建水務的“神經網絡”。同時基于目前的產業環境,在國家倡導的自主可控的方向上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水務工業互聯網平臺完全基于自主開發,類似地理信息系統這種安全要求高的開發從底層的引擎和工具層面都已經完成了自主開發,實現了國產替代,在國產芯片和國產數據的供應鏈管理上也完全實現了國內廠家的生態共創融合。
記者在采訪之際,適逢寧波水務部門帶隊前來威派格考察。楊峰告訴記者,進入2023年,越來越多的考察人員對智慧水務充滿興趣,希望能夠在生產制造、技術服務、軟硬件研發、運營管理等開展多領域深層次合作。“隨著我國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我們相信再一次站在了風口上。給我們5年時間,我們就能打造出智慧水務的新品牌。”李紀璽表示。(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