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生態流量是維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保障生態流量對于維護和恢復水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一些政策文件對生態流量的規定和要求:
- 2003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的批復》中提到,“到2005年底前,在保證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生態流量的情況下,確保淮河干流水質進一步好轉”。
- 200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當前水環境形勢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報告》中提到,“要加強水功能區管理,保護好河流湖泊等水體的生態功能,確保其生態流量”。
- 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要加強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保障生態流量”。
此外,一些地方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對生態流量進行了規定和要求。例如,一些省份制定了《水資源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河流湖泊等水體的生態流量要求。
在生態流量的保障方面,政策文件并沒有提出針對性的對策要求。但是,一些地方在實踐中探索出了有效的保障措施。例如,一些地區通過建設生態補水工程、加強水資源調度和管理、開展水生態修復工程等方式來保障生態流量。
總之,保障生態流量對于維護和恢復水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生態流量如何保障?有哪些政策要求?|生態流量大家談①
時間:2023-12-14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見習記者張韻晨
河湖生態流量是指為了維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內符合水質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過程。通俗地說,河流中需要有一定的水量和水深,保證河流生態服務功能,維持或恢復江河湖庫生態系統基本結構與功能。
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對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維護與恢復河湖健康生命,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說,河流是維護地球生態健康的“生命線”,生態流量便是考核河流健康的“基準線”。那么,關于生態流量,目前有哪些政策文件對其進行了規定與要求?
隨著河流生態問題的不斷涌現,河流生態流量關注度不斷提高。記者通過法律法規檢索網站搜索“生態流量”一詞時發現,在現有資料中最早提及“生態流量”的國務院規范文件是2003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的批復》,提及“到2005年底前,在保證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生態流量的情況下,確保淮河干流水質進一步好轉”。
200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當前水環境形勢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報告》,2014年國務院發布《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均提到“生態流量”一詞,但并未提出針對性對策要求。
直到2015年,“國務院發布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明確提出了‘科學確定生態流量’及‘研究制定生態流量保障法律法規’。”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欽告訴中國環境報記者。
2016年—2019年期間,多項國務院規范性文件中也提及科學確定和維持河流生態流量及保障生態流量等內容。
除了國務院,國家相關部委近年來也相繼出臺了規范性文件明確生態流量相關要求,如《關于做好河湖生態流量確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生態用水監督管理和防范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通知》等一系列規定,明確要求“以維護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為目標,科學確定生態流量,嚴格生態流量管理,強化生態流量監測預警,建立目標合理、責任明確、保障有力、監管有效的河湖生態流量確定和保障體系,加快解決水生態損害突出問題,不斷改善河湖生態環境”。
“水利部也制定了《全國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確定工作方案》,相繼印發了四批《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 》,共涉及全國171條跨省重點河湖、286個控制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目標的管控標準。”楊欽補充說,從目前相關文件中的目標來看,到2025年生態流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實,要實現以長江、黃河、東南諸河、珠江、西南諸河等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力保障;淮河、松花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保障程度顯著提升,而對于海河、遼河、西北內陸河這些生態流量被侵占比較嚴重的地區,河湖生態用水逐步得到退還。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長江保護法》是我國在法律中首次建立流域生態流量保障制度。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黃河保護法》中也明確提出,要組織編制和實施生態流量和生態水位保障實施方案等條例。
生態流量已經成為河流保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以長江為例,《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以下簡稱《長江評分細則》)中明確了生態流量達標率這一指標。
“《長江評分細則》是生態環境部與水利部聯合印發,其中談到了生態流量的一些標準。如現在通常用到的生態基流概念,一般采用多年逐月流量數據,對每年的最枯月平均流量進行頻率分析,取90%頻率對應的流量作為河道生態流量閾值。在考核的過程中,只要河流逐日流量能夠達到或者超過這個閾值的天數超過90%以上,就認為是合格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喬飛解釋。
上有要求,關鍵在執行。對于相關部門來說,如何貫徹落實國家和相關部委對生態流量要求的保障與監管工作?
以珠江南海局為例。珠江南海局一位工作組成員告訴記者:“我們將積極探索生態流量保障監管工作方法,建立珠江流域生態流量監管‘一圖一表’。‘一圖’即生態流量監管點位分布圖,‘一表’即包括‘十四五’規劃試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清單、重點水利水電設施生態流量管控清單、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斷面清單的生態流量管控基礎信息表。通過‘暗查加明查’的方式對‘未按規定泄放生態流量、保障措施不落實、長效機制未建立’等問題開展專項檢查,加強河湖斷面生態流量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