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中央企業14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化學部 葉國安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地學部 張水昌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技術科學部 辛萬青 中
核心提示:祝賀!中央企業14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化學部 葉國安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地學部 張水昌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技術科學部 辛萬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央企業2023年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李春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O一研究所 李 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劉永泉 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王海峰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葉國安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張水昌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辛萬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李春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O一研究所
李 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劉永泉 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王海峰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李勁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馮志海 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高雄厚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
呂 劍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O四研究所
胡石林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李興鋼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曾 濱 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央企業2023年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葉國安,中核集團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長期致力于核燃料后處理工藝技術研究,是我國核燃料后處理領域領軍科學家,先后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59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錢三強科技獎、奮進中核人等榮譽稱號。
張水昌,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國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有機地球化學學組組長,亞非石油地球化學家理事會主席,國家深地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長。長期致力于深層-超深層海相油氣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探索地球早期環境演化和油氣資源形成機制,助推我國古老海相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發現、油氣勘探拓展至深層-超深層。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年度影響力榜單和終身成就影響力榜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9項;2018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第二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杰出成就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O一研究所
李春明,中國兵器戰略科學家,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〇一研究所總工程師。我國坦克裝甲車輛領域領軍人才,一直在科研一線從事坦克裝甲車輛技術研究與裝備研制,主持多項重大科研任務,為我國躋身世界坦克強國前列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劉永泉,長期從事航空發動機技術研發和工程研制工作,是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學科帶頭人之一,為加快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和先進技術體系建設作出了創新性貢獻。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王海峰,工學博士,研究員,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術專家,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我國戰斗機設計領域著名專家,長期在科研一線從事跨代戰斗機研制和飛行器總體、飛行控制、飛行試驗、PHM和自主保障等技術研究工作,全程歷經殲-10飛機、殲-20飛機設計研制過程,擔任殲-10B推力矢量飛機、殲-10C飛機總設計師,擔任殲-20、殲-10A/B/S、梟龍等飛機副總設計師。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技術發明特等獎1項,以其他排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和關鍵技術報告7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6項。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新中國航空事業創建70年航空報國功勛獎、航空航天月桂獎技術先鋒獎、馮如航空科技精英獎,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
高雄厚,石油與天然氣化工專家。1983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榆林專修科化學專業,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學位。中國化工學會分子辨識分離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蘭州石化石油煉制首席專家,正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致力于催化裂化催化劑技術研究與工程化實踐,發明重油高效轉化的原位晶化催化劑,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為我國催化裂化加工劣質重油的關鍵技術。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授權發明專利203件,發表學術論文231篇,出版專著2部。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O四研究所
呂劍,中國兵器戰略科學家,中國兵器工業第二〇四研究所研究員。我國氣相氟化領域和新一代高能燃料技術的主要開拓者和領軍人,引領了我國氟代烴產業升級換代,為提升我國特種化學品合成技術水平、維護生態安全和國防安全做出突出貢獻。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胡石林,中核集團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長期從事材料生產技術研究,是我國新一代材料研制及生產技術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63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國防科技工業杰出人才獎、錢三強科技獎、全國勞動模范、奮進中核人等榮譽稱號。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興鋼,工學博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第十屆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在工程一線從事建筑設計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32年,創立了以“勝景幾何”理論和“工程建筑學”方法為核心的建筑與環境交互設計建造理論方法技術體系,主持完成了以北京“雙奧”主場館“鳥巢”、“雪游龍”、“雪飛燕”等為代表的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以及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績溪博物館、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唐山第三空間綜合體、首鋼工舍等代表作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建筑創新成果。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金獎、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獎/銀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華夏建設科技一等獎等獎項和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曾濱,預應力工程結構專家,中國五礦首席科學家,中冶集團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在預應力結構服役安全理論和技術等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等。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5件,編制國家行業技術標準16部,主持完成100余項預應力工程設計施工鑒定改造,成果應用于近千項建筑結構、地下工程、特種結構和公鐵橋梁的預應力工程。
再次祝賀!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