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子說|施海仁:弄潮兒向潮頭立,扎根環保勤耕耘
校友
風采
施海仁,男,1980年出生,浙江玉環人,中共黨員,2002年本科畢業于安徽財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8級EMBA。
浙江省玉環市政協委員,安徽浙江商會執行會長。2009年創辦合肥中盛水務發展有限公司,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至今。
啟蒙:育心指路師生情誼
“從進入安財,到今天已經整整二十年了,這二十年是我人生事業的黃金時期。回首望去,在安財的校園時光是我個人成長的精神啟蒙期,是母校安財的培養、鍛煉和關懷滋養著我。”在回憶安財的學生時光時,施海仁如是感慨道。
1998年夏天,出生于浙江玉環的少年施海仁面臨著志愿填報的選擇,出于對財經類院校的偏愛以及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種種機緣巧合下,他與安財相遇了。
初入安財時,他還是一個懵懂少年。幸運的是,他遇到了班主任丁敬群老師。丁老師熱心寬厚,對來自偏遠濱海漁村的學生施海仁異常愛護,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和啟發。丁老師幫助他放松心態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啟發他主動參與校園社會活動、鍛煉自己能力,做好職業規劃。因為表現突出,施海仁在校期間曾擔任校學生會副主席兼計算機系學生會主席。身為主要學生干部的他在校院兩級學生會任職期間,得到了多位院系領導及老師的指導、幫助和關心,讓他記憶猶新。
學生干部工作的寶貴經歷也讓施海仁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為其畢業后快速融入企業、適應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業:無心插柳立足環保
2002年,從安徽財經大學畢業后,作為校學生會主席,原本可以留校任教,他卻回到浙江寧波,去了一家規模不大的公關策劃公司做老板助理。這是一個令所有人都不理解的選擇。
時光如流水,轉眼到了2008年。始終抱著創業夢想的施海仁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決然選擇了辭職,自己創業。那一年,施海仁陪同朋友來到安徽考察,他敏銳地發現了環保行業的巨大機會,同時,考慮到在安徽有許多校友資源,將安徽視作第二故鄉的他很快得到了諸多校友的熱心幫助。環保行業市場的空缺以及一定的市場資源,讓施海仁計劃以安徽為創業起點,在水務環保領域發展。
從2012年開始,他開著一輛破舊的起亞汽車,在安徽一個縣一個縣地轉,進行市場調研。兩年調研,讓施海仁對行業有了重新認識:整個污水處理行業仍然是朝陽產業,正在持續向上發展。如何在行業向好、自身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找準契機參與進去?深思熟慮之后,施海仁決定對企業的業務內容進行清晰的定位,借船下海,做進口的污水處理設備代理。通過努力,很快,幾個著名的國際品牌:法國威立雅、蘇爾壽全系產品和意大利迪諾拉反硝化深床濾池的安徽代理權被他拿在手中。
此后,趁著國家對環保愈來愈重視的東風,憑著“設備供應+整合服務”模式中的核心技術設備供應與服務能力,中盛水務一路“攻城略地”,市場范圍從合肥到安徽、上海,直至輻射長三角、成渝經濟圈。
創新:智能智慧“弄潮兒”
2018年,是中盛水務發展的又一個節點。這一年,中盛水務在上海成功拿下1.8億元的白龍港污泥處置項目。此前一年,中盛水務成功進軍上海市場,簽下5300多萬元的石洞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
以設備代理為主,以總承包為輔,以污水處理廠運營服務為次,到2017年,中盛水務已經達到年產值1億多元,年收入幾千萬元。2018年初,施海仁再次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繼續創業轉型。這次的主題是創新,目標是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核心技術。
重新給企業進行戰略定位:做環保水務領域智能化裝備和智慧化方案提供商。圍繞這一定位,加大研發投入,組建研發團隊;和諸多高校院所合作,成立研發機構。
2018年,中盛成功拓展污泥處置和農村連片治理業務領域,自主研發深度處理系統、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是中國第一臺面向環保水務領域的智能巡檢機器人,獲得2020年安徽省首臺重大技術裝備認定,被列入合肥市關鍵技術研發類項目。”談及中盛水務研發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施海仁很是自豪,“絕對走在全國第一列,競爭對手想模仿都很困難。”
目前,中盛水務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榮獲安徽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擁有國家專利技術45項、發明專利7項,連續三年蟬聯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促進會“骨干企業”和優秀企業稱號。
回報:無忘母校涌泉報
施海仁一直關注母校的建設和發展,持續以綿薄之力回報母校。
作為一名企業家和創業者,他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直持續致力于包括安財助學金項目在內的其他各種公益事業的發展,始終情系母校。
在助學方面,他對母校工作突出、學習成績優異、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干部以及普通學生設立了捐資助學項目。通過安財教育基金會,他分別于2017年、2018年捐資捐助10萬元、45萬元助學金,用于針對貧困學生和學生干部的生活幫扶。
作為敢于拼搏的創業成功者,施海仁也分享了自己寶貴的創業經驗。第一,創業貴在堅持。創業之路的辛酸和艱苦是很多人都難以想象的,唯有敢于選擇、勇于挑戰才有可能成功。第二,創業不可以“一條路走到底,不撞南墻不回頭”,要學會及時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不斷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最后,要打造有凝聚力的團隊,尤其是面對困難時,創業成員不離不棄的精神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對于母校的發展,施海仁認為現代大學教育應該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出一批適應時代需要的青年才俊。因此,他對于學校提出的“新經管”戰略十分認同,同時也希望可以為學校建設和學生教育盡微薄之力,利用好中盛水務這個企業平臺,讓學生與企業之間更好地對接,使學生們在學校接受理論學習的同時可以在企業中實踐、歷煉。
財子寄語
在校期間應該積極參加校園活動,大學時積累的活動組織經驗對個人步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除了抓好專業學習,還要多方面發展,多一技之長,在就業時就多一分競爭力。同時,要跟同學、朋友保持好關系,學會為人處事時和善及謙遜,不要盲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