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日印發《關于加強全省城鎮再生水利用的實施意見》稱,將提高城鎮再生水利用水平,緩解地下水超采。到2025年底,全省城鎮再生水利用量達到4億立方米/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黃河流域市、縣(市、區)力爭達到30%。
我省將堅持“一水多用”,擴大使用規模。比如,加大工業回用,推進將再生水作為全省工業生產的“第一水源”,鋼鐵、煤炭、紡織、造紙、石油、火電和化工等高耗水行業優先使用再生水,具備使用條件的工業企業要實現再生水“應用盡用”。加大市政雜用,提高建成區再生水市政雜用管網覆蓋率,合理布局市政雜用再生水取水口,2027年底,再生水市政雜用管網覆蓋范圍內的道路清掃、園林綠化、市政車輛沖洗等市政雜用領域不再使用常規水。提高生態環境補水,重點支持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三川河等河道再生水補給,提升生態流量;重點支持我省沿河濕地及人工湖的景觀回用。
加強設施建設,提高水質保障。以全省現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為基礎,結合擴容改造工程及“一泓清水入黃河”建設工程,完善再生水制水工藝設施和供水泵房、水池、管線建設。再生水生產過程中,在有工程經驗或經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污水處理廠出水與深度凈化后高品質水摻混的方式實現水質要求。在有條件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周邊適宜區域建設尾水人工濕地。
此外,實施水質監管,提高管理水平。樹立“建管并重”“廠網一體”的管理理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降低事故風險。實施從源頭到用戶的全過程水質監管。嚴防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影響再生水水質穩定性。利用物聯網、GIS地理信息、大數據、北斗定位、“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污水和再生水監管一張圖”信息平臺,對污水處理廠及再生水廠設施狀況和運營數據、污水管網運行情況、污泥處置過程等進行動態監控與實時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