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怎么治水?2025年前浙江要打造60個標桿
來源:浙江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胡靜漪 通訊員 王靜

水生態治理要啃工業園區這塊“硬骨頭”。
7月26日,記者從浙江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浙江深化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將培育一批可示范可推廣的“污水零直排區”省級標桿工業園區,計劃到2025年底,建成該項標桿園區60個以上。
據介紹,“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是浙江深化治水工作的創新舉措,核心是雨污分流、截污納管、長效運維,做到排水口“晴天不排水,雨天無污水”。
此次,創建標桿的園區需結合園內行業特點,在雨污管網可視化、管理數字化、生態保護修復、減污降碳協同等方面實現提升。

“原來我們通過地下管道輸送污水,如有破損、滲漏難以及時發現。”常山生態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說。將管道從地下轉移至地上,明管輸送、“一企一管”,再結合管網水質水量可視化系統建設,監測監控更精準、責任主體更清晰。
在水污染防治的基礎上,水生態保護修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業園區及周邊河道,需開展人工濕地、生態緩沖帶、水下森林等水生態修復,進一步提升水系水生態環境質量;同時,推進工業園區整體生態環境景觀改造,因地制宜配置層次分明的綠化項目。
此外,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同步發布了《浙江省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數字化管理導則》,園區可據此推行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比如,結合企業用水量、排污許可量等進行水平衡核算。園區應在多跨協同、數據互通、全程監管、污染追溯等方面,以數字化治污實現制度重塑。

哪些園區可參與創建標桿?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引導鼓勵已建成“污水零直排區”且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工業園區前來參與。其中,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包括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集聚區等,省級以下優先選擇化工、電鍍、造紙、印染、制革、食品等涉水行業為主導產業的工業集聚區。
創建工作計劃到2023年底,鞏固提升工業園區污水管網質量和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建成20個“污水零直排區”省級標桿工業園區;到2025年底,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基本實現“源-網-廠-口-河”全過程監管,建成60個以上“污水零直排區”省級標桿工業園區。這項工作也已納入“五水共治”考核內容,并在生態環保專項基金、“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經費等方面獲得支持。
據悉,今年3月,浙江已出臺全國首個“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省級地方標準。“接下來,我們選擇一批基礎較好的地區進行重點培育,打造‘污水零直排區’標桿園區、培育標桿鎮(街道)、建設縣域樣版,以典型示范、標桿引領帶動整體提升。”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