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專家加盟兩大平臺
時間:2024-02-23 13:33
來源:樂透思院士工作站
評論(0)
產學研深度融合
助力基礎研究成果落地轉化
2月21日下午,郭子建院士、杭世珺總工程師、任洪強院士的聘任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
江蘇省院士工作站(樂透思)聘請杭世珺女士為高級專家;無錫市南京大學錫山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聘請郭子建院士為學術與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分別聘請任洪強院士、杭世珺總工為學術與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同時聘請杭世珺總工為特聘研究員。
聘任儀式由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無錫市南京大學錫山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南京樂透思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技術官、長江學者董磊教授主持。
受聘專家簡介
杭世珺,教授級高工,1963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給排水專業,1983至1985年在日本國立京都大學任研究員。歷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所總工程師、院副總工程師、項目中心技術總監、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顧問總工程師、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等職務。杭世珺女士長期深耕于城市排水工程和城市固廢處理與處置工程領域,國家和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榮譽稱號、建設部授予“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先后擔任北京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二期設計總負責人、審核人期間,項目榮獲北京市和建設部優秀設計一等獎和國家級優秀設計銀質獎、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詹天佑大獎,項目入選全國百項經典工程;先后擔任北京市酒仙橋污水處理廠(一期)、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北京阿蘇衛垃圾衛生填埋場和北京市六里屯垃圾衛生填埋場等工程的設計總負責人或設計審定人,并多次獲建設部和北京市優秀設計獎項。作為主要起草人之一,參編污水回用和污泥處置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任洪強,環境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學院院長,兼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TC282/SC4) 工業水回用分委員會首任主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水環境技術與裝備)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是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水質風險控制工程學”項目負責人等。
任洪強院士長期致力于工業廢水、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的創新研究,在生物處理強化理論、技術和裝備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開拓了我國復雜廢水生物處理增效調控技術與工程應用研究新領域;在化工、制藥、印染及其園區廢水處理達標排放、增效提標、再生回用工程實踐中做出突出貢獻。其先后發表論文260余篇,出版專著4部;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20余項、美國和歐盟等發明專利40余項;編制國際/國家/行業/團體標準80余項,多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7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創新獎等榮譽。
研究成果轉化全鏈條
需要橋梁人物
江蘇省院士工作站(樂透思)負責人郭子建院士表示:“加入我們的杭總工、任院士是在成果轉化的全鏈條中具有橋梁作用的關鍵人物。近幾年,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是:以南京大學為代表的高校、以基礎研究見長的單位如何服務于國家、服務于地方?如何把成果在盡可能短的路徑上轉化成新質生產力?既要發力從0到1的基礎研究布局,也要打通從1到10的成果轉化瓶頸, 構建起完整的科技創新生態鏈。要打通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完整科技創新鏈條,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非常重要,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原創性的基礎研究人員,更加需要像任院士和杭總工這樣具有豐富理論與工程實踐經驗的高級科學家,使基礎研究到產業落地過程中少走彎路。”
情系環保六十載
匠心鉆研志不移
杭世珺總工是我國大型污水處理設施設計的開拓者,污水數字化設計先行者,解決污泥問題的倡導者,我國水處理事業的中流砥柱,新技術開發應用的推動者。杭總工在致辭中強調跨界、跨國研究,攻克“卡脖子“難題的重要性。盡管研發任務繁重,她表示,愿意盡自己最大努力與大家攻堅克難、砥礪創新。
群賢畢至 協同發展
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
南京市科技局朱超平副局長提出:“像杭世珺總工這樣的高端人才能夠落地南京,不但會讓南京的環境變得更好,也會讓南京的經濟發展得更好!”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院士工作站(樂透思)負責人郭子建;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朱超平;江蘇金陵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廣瑞、總工程師柴春燕;東和基金總經理陳志和;南京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無錫市南京大學錫山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吳錦慧、執行副所長畢鋒;南京樂透思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朱陽光,以及南京大學、樂透思院士工作站和南大無錫研究所的相關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