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羊街鎮甘泉村委會上白邑村,映入眼簾的便是懸掛在村中古樹之上的一首古詩。放眼望去,整個村莊屋舍井然、巷道整潔、花團錦簇、綠樹成蔭。

“之前,我們村的污水治理在整個甘泉村委會是比較差的,污水橫流、五堆十亂隨處可見,自開展人居環境提升以來,黨員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每家每戶都很喜歡愛護這樣的生活環境。”上白邑村黨支部書記李德榮高興地說。
羊街鎮認真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契機,積極探索“三三制”農村污水治理模式,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讓越來越多的示范村組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三項規劃統領全局。圍繞全鎮污水治理謀篇布局,開展“試點先行”。緊盯村莊污水短板,通過召開黨員會、戶長會、群眾會,充分聽取民意,制定細化農村污水專項治理計劃。采用就近納管、散戶利用、集中處理的收集模式和化糞池、沉淀池等多種組合工藝,精準把控戶接入工藝,實現污水治理全覆蓋。同時,堅持“項目推進到哪里,黨組織就保障到哪里”的原則,逐步形成上下齊抓共管、步調一致、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三項機制保駕護航。健全完善各項長效機制,實現向“建管分離”到“建管并重”的轉變。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的“四統一”制度和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考評的“五有”標準,建立以政府為責任主體、村委會為管理主體、村小組為落實主體、村民群眾為受益主體以及第三方施工單位為服務主體的“五位一體”運維管理體系,做到污水治理工作穩步推進、有章可循。
三項措施補齊短板。聚焦污水治理難點,實現由“被動治理”到“主動參與”的轉變。建立多元投入機制,以財政銜接資金為主,通過資金整合、群眾自籌及投工投勞折資等方式,整合資金28.92萬元,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落實“鎮盯村、村盯組、組盯戶”的工作形式,層層壓實責任,協調解決好各類問題,確保項目高效推進,項目完工率、質量合格率、效益達標率均為100%。堅持把尾水資源化利用與節約用水相結合,通過光伏+污水治理模式,實行尾水灌溉、返田肥土等多功能、多用途的資源化利用,尾水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
云南網通訊員永娟管進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