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治污挑起治水攻堅“大梁”
南方新聞網2021-01-12 12:19

潭江岸邊,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在不遠處的新會區冠華針織廠有限公司里,全球最大電子束輻照處理印染廢水項目正在高效運作,通過深度處理,來降解工業廢水中頑固的有害物質。
為打贏潭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近年來江門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推動企業升級污水處理設施,推動產業園區實行污水集中處理,同時重點整治潭江流域內的近1700家“散亂污”工業企業,嚴厲查處了一批違法擴建、超標排放、超量排放的環境違法行為,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穩定達標排放。
在上述舉措的推動下,江門牛灣斷面涉及區域的工業園區處理污水的能力明顯提高。根據國家和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江門市潭江牛灣國考斷面水質為Ⅲ類,達到了省《關于全省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2020年第1號)要求穩定提升至Ⅲ類以上的目標。潭江流域主要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潭江流域水質達優。
●南方日報記者 鄭琦
通訊員 江曉峰
工業企業升級污水處理設施實現總量減排
走進開平依利安達電子有限公司(下稱“依利安達”)的機械鉆孔車間,360臺大型鉆機高速運轉。在不遠處的鐳射鉆孔車間,一片片通訊線路板逐一被激光鉆機掃過,濺起一朵朵絢麗的小火花。
潭江流域內工業企業眾多,其中電鍍、紡織、印染、造紙等重污染企業占比較重。由于企業排放標準與地表水標準存在差異,以前企業排放總量與水環境質量沒有掛鉤,隨著經濟的發展,入河污染物逐漸增多,潭江水質出現惡化趨勢。
自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江門對牛灣斷面涉及范圍實行污水排放總量減排措施。2019年,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工業源水污染物總量減排的通知》,以河流納污能力倒推總量指標,細化區域內的重點排污單位總量減排要求,并結合國家排污許可證換發工作將減排要求落實到排污許可證上。
打響潭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后,江門加大對區域內制革、造紙、印染、電鍍、陶瓷、線路版制造等重點排污單位的監督檢查,深化區域內重污染行業整治,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不少企業都通過升級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總量減排。依利安達公司便是江門企業采用先進生產工藝、設備實現節水減排目標的典型之一。
“我們通過升級污水處理設施,提高中水回用率,落實污水排放總量減排,做到減排不減產。去年以來,公司污水排水量維持在約7800噸/日,相較于2018年以前日均污水排放量減少了約1/3。”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我們還對所排入水體水質未達標的企業,按照河流納污能力倒推總量指標,并落實到排污許可證上。”江門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歐陽衛華介紹,該市要求污水沒有進入工業園區(聚集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企業,或所在工業園區(聚集區)沒有配套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企業,必須配套強化措施。
冠華針織所處的羅坑鎮,是牛灣斷面涉及范圍第一批11個重點鎮之一。而牛灣斷面是江門市此前唯一未達標的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任務艱巨。冠華針織承擔了整個園區污水處理任務。“投資5000多萬元引進的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廢水技術,通過7臺電子加速器聯機運行,每日深度處理廢水可達3萬噸以上。”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還降低中水回用成本,提高了中水回用率,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業的治水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效益。
歐陽衛華表示,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冠華針織引進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廢水技術,為江門工業廢水綜合治理提供了新途徑,對全市聚焦潭江牛灣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產業園區推進污水集中處理實現綠色發展
走進位于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鎮的銀洲湖紙業基地,園區內無處不在的管道映入眼簾。“這些管道構成了園區三大循環化改造的鏈條,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質由此可以得到集中處理。”該基地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像銀洲湖紙業基地這樣集中處理污水的工業園區,如今在江門越來越多。近年來,該市積極引導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園區進一步完善污染處理設施和管網配套建設,大力推廣集中收集、集中處理、集中排放的園區集中治污模式,實現綠色發展。
據介紹,江門市整合現有工業園區(聚集區),實行工業企業入園,逐步搬遷升級非工業園區(聚集區)廠企。目前,相關市(區)已規劃工業園、主要工業鎮(街道)的工業園區(聚集區)實施工業園區(聚集區)污水集中處理,規范設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實行一個工業園區(聚集區)設置一個排污口。
開平市月山鎮新橋水旁路工程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門工業片區污水深度治理的成果。月山鎮黨委、副鎮長李文鋒介紹,新橋水流域內目前共有19家企業排放工業廢水,日均排水量共約6000立方米,還有來自農業面和生活面的污染源,治理難度高。根據以往監測數據,未整改前新橋水積善橋斷面各項指標超標明顯,2019年水質情況基本為劣V類。
“新橋水旁路處理工程建成運營后,根據第三方對積善橋斷面水質監測情況,2020年全年水質已實現去劣,其中2月、9月測得IV類水質,氨氮、總磷、溶解氧等主要污染物超標指數下降明顯,特別是2020年第一季度平均改善率達78.33%。”月山鎮新橋水河道旁路治理工程項目主管張慶峰說。
類似的案例還包括臺山工業新城水步污水處理系統首期工程。工程設計處理規模為1萬噸/日,總投資約1.7億元,于2018年10月開工建設,2020年11月正式運行。據統計,該工程2020年全年負荷率已達到70%,出水各項指標已達到出水標準。
在此基礎上,江門還在牛灣斷面涉及區域11個重點工業鎮推進工業污水集中處理。“截至目前,9個鎮已經配置集中式工業(或綜合型)污水處理廠或應急污水處理設施,2個鎮(街道)正抓緊推動集中式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歐陽衛華介紹。
生態環境部門完成5463家“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綜合整治
2019年4月的一天,江門生態環境局開平分局執法人員和長沙街道、塘口鎮工作人員先后對位于長沙平原村委會的一家塑料廠和塘口鎮水邊村委會的一家汽車護理制品公司進行檢查。現場檢查時發現,兩家企業正在生產,但未能提供環評批復等相關文件,屬于“散亂污”企業。執法人員現場制作了勘查筆錄,并責令上述兩家企業立即停產整改。
大量“散亂污”企業“寄生”在各支流河道兩岸,曾是潭江流域水質治理中最難解決的“牛皮癬”。為此,該市于2018年印發《江門市“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先停后治、疏堵結合、扶治并舉”的原則,對“散亂污”企業(場所)實施分類處置,即關停取締一批、整合搬遷一批、升級改造一批,倒逼企業發展轉型,促進企業穩定達標排放,進一步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2018年以來,江門市按期完成列入省、市清單的5463家“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綜合整治任務;組織開展“尖兵”系列專項執法,成立水環境執法專班,共出動執法人員近3000人次,檢查工業企業800多家次,嚴厲打擊流域環境違法行為,有力地維護了潭江水生態環境。
為確保如期完成潭江水環境質量攻堅任務,去年江門共開展兩輪潭江牛灣斷面執法專項執法。第一輪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56人次,檢查重點排污企業24家,其中發現不達標企業6家;第二輪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63人次,檢查重點排污企業21家,廢水不達標企業0家。兩輪行動的檢查結果表明,該區域重點排污企業的環保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改善潭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江門還實行環境準入和流域限批,區域內繼續禁止新建制漿、電鍍(含配套電鍍和線路板)、印染、制革、發酵釀造等重污染項目(項目水污染零排放或者達到納污水體水質保護目標的環境質量標準排放的除外)。
“我們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前置審核制度,實行區域內污染物排放‘倍量置換’。同時,暫停審批水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的鎮海水流域和新橋水流域新增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染排放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文件。”歐陽衛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