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鹽水務集團2024年工作思路 |
||
|
||
2024年,海鹽水務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聚焦“保供水、暢排水、享優水、促發展”中心工作,以水務高質量發展的實干實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海鹽新篇章。 一、圍繞“一個目標” 以打造“現代化國企”為目標,圍繞“供排運行、項目建設、經營貿易、規范管理”四大板塊,鍛造發展理念新、管理體系全、生產經營穩、科技創新優、產業動能足、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化水務集團。 二、聚焦“二大重點” (一)強發展。一是聚焦穩進提質。實現營收增長,物資銷售力爭1.6億元,確保完成項目投資額3.1億元;二是聚焦核心指標。2024年確保千畝蕩原水水質、自來水出廠水質及污水處理排海水質均100%達標;三是聚焦開源節流。全面拓展業務板塊、實施資源整合,深化光伏應用、精準投加、智能節電、核心技改等,切實增強水務發展后勁。 (二)優結構。一是聚焦機構改革。全面優化機構設置及職能配置體系;二是聚焦機制建設。持之以恒實施“四大行動”,深入推進“執行力建設”轉段,持續掀起干事創業熱潮;三是聚焦科技發展。探索聯排聯調等高度智慧化運行機制,深入推進智慧水務建設,提升管理能級。 三、夯實“三項保障” (一)夯實安全保障。聚焦八個方面大安全(生產、工程、水質、網絡、交通、資金、保密、維穩),堅決貫徹落實“學、查、停、改、評”五全工作法,提升綜合治理水平。謀劃排查治理方案,完善應急處突預案,鋪開“雙盲”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水務安全管理水平。切實做好社會融資、條線撥款、應收回款等工作,全力爭取各類專項資金補助,切實保障資金安全。 (二)夯實民生保障。以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為抓手,創新“熱線直通、訴求直辦、反饋直面、問題直達、上門直服”的五直新舉措,推動服務再提升。依托智慧水務,建立用戶畫像,探索風險預警、服務評價等新途徑,扎實踐行“為生產服務,為生活服務”的宗旨。 (三)夯實人才保障。以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實人才庫,狠抓梯隊建設,為水務發展夯實人才保障。不斷拓展內外培訓,以真學真用為導向,開展傳幫帶等與員工崗位、業態需求相適應的特色培訓。不斷優化考核體系,以嚴考核抓管理促提升為抓手,突出實干實績的鮮明導向。 四、錨定“六大任務” (一)“攻”項目建設。一是從速建設項目。以網格連心、專班專治、立功競賽等載體為抓手,全力推進5個續建項目、4個新建項目與3個小型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額。二是從嚴管理項目。強化項目標準化管理體系,完善招標、變更、成本、工期等管理舉措。持續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推動智能聯動、場景調度、全周期可視化等舉措展現新成效。三是從實謀劃項目。成立工作專班,深挖短板,謀劃南片水廠、主城區供水泵站等民生項目,爭取項目建設要素,確保項目按期開工。 (二)“保”供排安全。一是提升供水品質。以現代化水廠創建為契機,加快推進膜處理車間項目投產。持續推進水廠技改提升工作,加快實施核心軟硬件更新迭代,進一步保障安全性。二是夯實污水保障。以工業污水廠投產為抓手,啟動污水分類收集和分質處理工作。謀劃海鹽支線、城西支線污水輸送主管網技改,提升工業污水集中收集率。推進污水系統管控數字化建設,試點主泵站無人化值守,探索智能運維新模式。三是深化供排一體。以現代化營業所創建為抓手,持續深化供排水運維一體化模式,試點沈蕩營業所片區化管理,完善搶修管護機制。以二次供水設施、農村污水零直排運維為抓手,一體推進運維管理實現大綜合。 (三)“優”原水治理。一是提級治理方案。發揮工作專班優勢,謀深謀細謀實千畝蕩水源地提升方案,探索建設生態濕地大系統等治水新舉措,全面夯實水源地水質保障。二是深化原水治理。持續深化“水陸空”三位一體綜合治水模式,積極與相關部門聯動開展水源地聯合執法。強化超濾、富氧、濾墻、防護林等水源地基礎設施設備維護,實現精細管理。三是實施水質攻堅。結合歷年經驗,聚焦夏季高峰供水,優化應急預案,打贏保水質攻堅戰。立足實際探索治水“黑科技”,提升極端天氣應對能力。推進水質中心認證謀劃,全面增強水質檢測綜合能力。 (四)“強”發展動能。一是強品牌建設。立足黨建引領,開展“水管家”黨建品牌走村入戶行動,掀起服務熱潮。深化“七心”工程,聚焦供排服務等領域,實現黨建業務雙融雙促。二是強營收貿易。組建銷售團隊、開發市場網絡、創新激勵舉措,落實“一域一人一責”制度,拓展全領域銷售渠道。延伸管網服務、涉足工程領域,全面提升造血能力。三是強廉政建設。深化“陽光水務”建設,鞏固“陽光貿易”基礎,延伸工程、服務等領域,以源頭風險管控、內部監督治理、清廉文化營造,深入推進“清廉國企”建設。 (五)“用”智慧水務。一是把控建設需求。聚焦“建、管、用”全流程,開展全面評估,廣泛征集需求,專題調研,深度謀劃,精準把控建設方向,推進智慧水務三期項目。二是厘清建設思路。注重建設與生產經營各環節相融合,重點做好綜合管控平臺、DMA分區計量、智慧排水調度系統建設等,以數字賦能提升管理成效。三是強化推廣應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同評估軟件覆蓋面、實用性。持續探索APP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方面的應用,進一步提升水務服務民生、助推發展的作用。 (六)“降”運營成本。一是降生產成本。加快推動現代化、智能化制水、污水廠建設,優化工藝調度,實施核心技改,提升運行效率,污水公司、三地水廠逐步建成光伏發電,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二是降“雙率”指標。聚焦供水“漏損率”,排水“漏進率”,深化管網測漏工作,加強管網信息化建設,推進供排運維一體化進程,實現指標“雙降”。三是提管理效能。內挖潛力,深化資源利用,強化管理體系,落實事前規劃、事中控制和事后評估的預算管理機制,全面強化資金回收力度,不斷培育發展增量,以精益管理實現降本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