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2013 年底,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正式開園,在基地創建十周年之際,我們推出“我們的十年”系列欄目,邀請一路陪伴基地成長的開拓者、建設者、見證者,共同致敬不斷突破創新的北斗產業鎏金歲月、憧憬活力迸發的空間信息產業未來。

本期刊發對上海普適導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磊的專訪:“心有北斗引航,逐夢星辰大海”。

創新求索  北斗引領踏浪前行

2008年,基于對傳統“海上通信”改變的決心,普適導航董事長余磊憑借在電信行業積累的工作經驗,做出了“出發”的決定——上海普適導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順勢而生。成立以后,公司專注從事衛星應用研究,為行業用戶提供導航、遙感、通信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空間信息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

2016年 普適導航入駐高光路園區

回憶當初落戶青浦、西虹橋,余磊董事長頗有感慨:首先是被這里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所吸引,當時北斗基地已經匯聚了一批上海導航類企業,普適導航的業務需要與芯片、模組、終端的企業合作,而通過上下游產業鏈協作平臺的助力,企業間的溝通、合作壁壘降低了很多。

2023年6月14日 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小菁調研普適導航

其次,很大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對北斗產業的大力支持,一些重要的項目通過北斗基地來孵化,加入基地也降低了企業參與這些項目的門檻。不得不提,這些年通過與青浦區開展的項目合作,為普適導航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青浦區域代表項目--河道長效管理(提供水葫蘆、藍藻的持續性監測預警,承擔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測試、溯源等技術支持)

最后,基地處于大虹橋板塊,無論是商業環境、交通情況、基礎設施都持續完善,這對企業“筑巢引鳳”也是利好的條件。

普適導航算是入駐北斗基地較早的一批企業,入駐時人員規模只有50人左右,隨著這幾年業務的擴增,目前達到近250人的規模,并成為行業領先的時空數智化服務提供商,水域時空AI領跑者?梢哉f,普適導航和基地攜手共同見證了彼此的發展壯大。

無畏艱難  順勢把握時代風口

十五年前,普適導航入局北斗衛星領域時,GPS是衛星定位的代名詞,在很多人眼里,“北斗”還僅僅是天空中的星宿,中國的北斗衛星雖然在太空里飛,但地面上的用戶寥寥無幾,北斗衛星與GPS衛星的產業鏈差距至少有二十年。

余磊董事長:那個時候身邊的同行很少,同時面臨著北斗信號數據的芯片模組成熟度低、硬件終端欠缺標準化、研發建設周期非常漫長、配套合作缺少機會等難題,這樣的產業狀況曾一度影響到北斗及其他衛星的應用活力。2012年前后,這樣的狀況逐步迎來改善,政策和資本都開始重視這個行業。當然,這和我們航天的發展,在軌北斗衛星、遙感衛星數量日益增長是有很大關系的。上海的產業基礎好、人才多、科技氛圍強,承擔起推動北斗及衛星應用發展是義不容辭的。

2020年9月15日 時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調研普適導航(左圖)

2020年3月31日 上海市協同創新辦公室副主任婁志強調研普適導航(右圖)

這些年來,上海市不止一次將北斗及空間信息產業提到政策的高度:2021年8月《上海市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印發;2023年10月,《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印發,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北斗及空間信息產業鏈,不但涉及最頂層的衛星制造,中間層的芯片及終端制造,更是擁有一批與產業鏈下游的應用企業,去解決衛星信息怎么用、給誰用的問題。

目前普適導航已為生態環境、水務水利、海洋海事、新能源等行業提供基于衛星信息的行業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當然,在上海也還有很多其他同行伙伴,將衛星信息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通信系統、電力調度、森林防火、救災減災等領域。

 

上海的空間信息產業能夠快速取得這樣的成就,作為國內首個正式運營的北斗產業園區的青浦西虹橋基地表現可圈可點。比如基地打造了涵蓋空間管理、基礎配套、孵化培育、技術支持、數字貿易、金融投資、知識產權等全方位的專業服務體系,讓企業發展沒有后顧之憂。同時,基地發揮院士專家及其科研團隊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創新技術與企業實踐的融合應用,加速技術成果轉化。

 

由普適導航主要參與的“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獲得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產業使命  指引踐行社會價值

普適導航成立于2008年1月,這一年正處于國家北斗戰略三步走的關鍵階段。彼時,北斗衛星及應用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北斗衛星是國之重器,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院士曾提出要打造“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北斗格局。普適導航自成立起就將企業使命定為“讓衛星應用無處不在、無微不至”,并確立了成為“衛星應用的創新者與領跑者”的企業愿景。

2008年6月,普適導航就獲得北斗民用分理級服務資質,同年作為農業部漁船安全管理的試點,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北斗時空云平臺開發的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率先在寧波投入使用,并向全國漁業系統推廣。截至目前,普適導航累計為全中國50%以上,近5萬條船舶提供北斗服務。

2011年,湄公河慘案發生之后,普適導航為湄公河的商船裝上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支持商船隨時定位以及使用北斗短報文功能發布信息。

 

2014年,馬航MH370搜救行動中,普適導航為參與搜救行動的船只裝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通過追蹤船只的航行軌跡,確認搜集實施范圍。

經過多年研發積累與沉淀,普適導航先后申請及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4次、行業科學技術獎12次、技術專利百余項、北斗民用分理服務資質、全類別乙級測繪資質、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等榮譽資質。同時,依托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高分遙感衛星系統,開展了北斗衛星導航、高分遙感、物聯網、視頻AI識別、移動通信、數據挖掘等先進技術的研究,形成了“時空大數據采集與分析+時空大數據行業應用+時空AI云服務”的業務發展模式,服務網絡已遍布全國多個城市。

時空智水  開啟AI數字新領域

2023年10月,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 (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實現空間信息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在產業生態方面,將打造商業航天創新模式探索搭建衛星數據交易、數據共享、數據分析與應用一體化平臺。

余磊董事長:我們已經進入了空間信息2.0時代,要發揮衛星的更大價值,需要“跨界”整合能力,與AI、大數據、數字孿生技術結合,才能在泛衛星時代,讓應用的空間再上新臺階,就衛星談衛星,是走不出去的。

目前,普適導航擁有覆蓋“空-天-地-水”的全域協同感知能力,同時,通過多元源異構的時空數據融合能力,構建了涉及時空、空間、屬性信息的“時空數據底座”;自主研發的時空數智化感知終端具有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等優勢。

應變求機,以數謀新。普適導航圍繞“衛星引領、數據為核、智算未來”開展創新實踐,基于北斗及衛星遙感數據,進行5G通信、物聯網等泛在技術的融合,提供專業的時空數智化服務、創新智能裝備研發及涉及生態環境、水務水利、海洋海事、新能源等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為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