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首頁
waterreader
新聞周刊丨南澇北旱,旱澇并發 極端天氣該如何應對?
中工網2024-06-23 08:38
原標題:新聞周刊丨南澇北旱,旱澇并發 極端天氣該如何應對?
最近一段時間,北方和南方的天氣呈現了旱和澇的兩個極端。本周一,水利部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用了八個字解讀我國當前的旱澇形勢,“南澇北旱,旱澇并發”。他還用了一個通俗的說法,北方正在遭遇“酷熱烤”,而南方正在經歷“暴力梅”。“暴力梅”也就是梅雨,本周,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梅雨季節,但這梅雨不像大家印象中的陰雨綿綿,而是一開場就暴力十足,安徽黃山入梅之后降下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多11.2倍。下暴雨的地方還不只是長江流域,廣東梅州、廣西桂林等地也因為暴雨天氣,陷入到罕見的洪水之中,桂林38個氣象觀測站24小時降雨量,打破建站以來的歷史紀錄。
隨著一個個氣象極值被打破,我們的天氣是不是在變得暴虐和極端?面對頻發的旱澇極端天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一起關注:極端天氣的挑戰。

不到15個小時,廣東省梅州市防汛應急響應變更了三次,從4級最終提升到1級。6月16日,梅州市平遠縣、蕉嶺縣普降大暴雨,多個鄉鎮出現特大暴雨,部分河段漲水漫堤,多座小型水庫超汛限水位。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村干部 徐業:6月16日晚上9點多鐘,收到我們當地水務局通知,撤離完不到半個小時水就來了,晚上10點多鐘的時候水就已經到膝蓋了。

國家氣候中心 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首席專家 高歌:南方地區6月9日到20日,這次暴雨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的特點,就是在這些地方,像兩廣北部,還有福建、浙江、江西這些地方,累計降雨量達到了兩百到六百毫米以上。此次暴雨過程就是綜合評估強度屬于極端暴雨過程。

梅州市氣象臺臺長 謝龍生:強的降水云團一到我們上空之后基本上就沒怎么移動,維持了差不多有12個小時,同時強度又沒有減弱。我們也統計到,蕉嶺縣跟平遠縣的最大24小時雨量都達到了350毫米以上,這個都排在了當地的第一位跟第二位。

蕉嶺縣融媒體官方平臺提到,受暴雨影響,該縣遭受前所未有的洪澇災害。本周一,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部署救援直升機,進行人員轉移和物資投放;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調動潮州、揭陽等地支隊以及森林消防廣東機動隊伍進行增援,社會各應急等力量也進入梅州,救援全面展開。同在本周一,蕉嶺縣新鋪鎮、矮車村就組織人員查看受災情況、分發物資,縣公安、消防、民兵等人員也開始救援工作。
廣東臺記者 黃偉浩:這一條是由東石鎮,通往泗水鎮唯一公路,大家現在可以看到,這一路段是全部被洪水沖毀了,而且這個地方既地處山谷,又臨近河道,給應急救援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梅州市平遠縣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長 陳毅:我們現在調了大約20部搶通的鏟車和挖機過來,但是因為這個作業面,有上面的塌方,還有下面的邊坡,這種掏空現象比較嚴重,我們不好操作,這些機械進度緩慢。
梅州災情集中于北部山區,地質結構復雜,面對強烈的洪水沖擊和浸泡,道路損毀嚴重,而以磚木結構為主的房屋也極易倒塌,不少地方斷水、斷電、通訊中斷。平遠縣,錄得全市最大平均雨量,其泗水鎮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6月16日晚6時起,該鎮大新村完全與外界失去聯系。要盡快暢通道路,讓更多救援力量涌入,更要想辦法如何第一時間前往村中救人、送物資,此時,直升機派上了用場。平遠縣體育場,直升機搭載著救援物資和人員,前往泗水鎮。
平遠縣工作人員:飛機上有食物,然后還有爆拆設備以及通信設備、移動基站這些。
本周一上午,直升機給村里帶來第一批救援人員。此時,沒有下雨,大新村洪水已退,棘手的是,即便村內,也是溝溝坎坎,救援者著急趕路,被困者心焦等待;重型機械進不來,但巧合的是救援人員可以借村民的挖掘設備,他們分散到四處被掩埋房屋處,尋找被埋人員,一旦搜到傷者則盡快通過直升機轉運出去救治。此后,直升機每天運送人員、物資、燃油等,成為打通通往大新村道路前的常規操作。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林申智:開始第一天的時候,我們就轉移了危重病人跟骨折或者是輕微受傷的,都轉移出去了。有意愿出去投親靠友的,我們也用直升機保障他通行,外面縣委縣政府跟省市都安排了接的地方。
事實上,道路未通前提下,直升機救援之外,還有一支隊伍在本周一凌晨四點接到去泗水鎮的任務,這一走就是12個小時。

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白渡特勤站班長 周楨武:聽說那里有整個村都失聯了,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情況,后面的指揮部最渴望我們從徒步中回傳道路情況,人員傷亡、人員被困、在哪里、分幾個點、有多遠,去泗水鎮的路上每隔5米都是塌方點,最長的塌方點有100多米。那個泥加上水,人踩上去沒過了膝蓋,很難拔出來,很難走。路走不通,我們就爬山,如果說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我就在想,我們該如何去自救,里面還有等著我們去救的人,爬山還行不通我們就走水路逆流而上。

記者看到,梅州洪水漸退,正抓緊進行災后清理工作。而在本周四凌晨五點,通往大新村的道路終于搶通了,同一天,梅州所有受災行政村實現通電。針對搶修受損房屋,其實在本周二,廣東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就已根據《2022—2024年廣東省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實施方案》,加急下發了加快定損、理賠速度的通知,平遠縣一些鄉鎮農戶已根據政府以前全額補貼的農房險,獲得相應賠付。

這里是梅州大埔縣茶陽鎮,該村水稻正處于灌漿期,對于每畝投入1000—1500元成本的農戶來說,突如其來的洪水使得自家水稻有極大減產風險。不過,相關保險公司迅速跟進,截至本周二,完成茶陽鎮533畝水稻21.3萬元預賠付,平均每畝獲400元的賠付。

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群豐村村干部 傅灤群:這幾年一直以來,我們村里和保險公司都一直叫農戶動員他們買保險,特別是像今年,投保面積就有430多畝,這次洪災是17日、18日保險公司上午第一時間到了現場勘察災情,18日下午就有部分村民收到了預付賠款,19號就基本上到賬。

某保險公司農險專員 黃文生:現在水稻是灌漿期,后期水稻還會再生長,然后再看它最后期的時候收割情況是怎么樣,我們再進行一個定損。
南方的雨下個不停,北方幾個省份卻經受著高溫干旱的“烤”驗。河南大部分地區連續無有效降水的天數超過了60天,鄭州等10個地市甚至在70天以上。到了本周,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的共同作用下,河南多地迎來了期盼已久的降雨,干渴的農田“喝上”了“解渴水”,鄭州、開封等四地市終止了抗旱四級應急響應。但顯然還沒到高興的時候,本周三,國家防總組織的會商分析就顯示,華北地區高溫干旱短期內仍將持續,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還有部分農田受旱。該怎樣做才能幫助緩解旱情呢?

眼下正值“三夏”的關鍵時期,夏播已經全面展開,本周五,河南、河北、山東等多地下起雨,這對于當地農民來說,可以緩解當前田間地頭的干旱之勢。一個月以來,這些地區持續降雨偏少,例如河南省降雨量就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近期又遭遇大范圍高溫氣候,導致這些產糧大省出現旱情。但隨著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干涸已久的農田“喝上”了“解渴水”。

正陽縣在周五時正式解除了持續多日的干旱橙色預警信號。在另一地新鄉,也面臨過高溫考驗的田地已有了綠意,田地里主要種植的玉米,由于近期干旱少雨,農戶們播種下去的種子沒有及時發芽。據介紹,土壤中的水分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對玉米出苗是有利的,而今年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除了降雨緩解有效,衛輝市安排農技人員到現場指導,針對這里的地塊情況,采取了小水淺澆的方式,改善土壤潮濕度。比起平時的大范圍噴灑,微噴帶、滴灌等方法更省水,同時覆蓋的范圍和水量也不會打折扣。這種方法通常在往年高溫局勢時投入使用,今年他們將這個技術帶到了奎屯村,今后將長期進行使用。

河南新鄉衛輝市農技推廣服務站站長 劉廣亮:我們農業人員在這個措施上和下鄉的頻率上加強,每天早晨六七點鐘下鄉,到傍晚才能回家,6月上旬高溫預警發布以后,我們就組織農業人員,及時進村入戶到田,指導農戶采用新型的澆灌模式,主要是采取高效率節水,這個主題來進行灌溉。往年也有用,但是面積沒有今年大。今年上升比較快,全市60%以上的面積都采用了四種新型的澆灌模式。

雖然今年進度晚了些,但據劉廣亮預測,有了本周多方面及時補水,玉米的長成和速度應該不會晚太多。該村農戶的玉米現在基本已經全部出苗,大概出地四厘米。據本周二的氣象監測顯示,河南省淮河以北大部出現37℃以上高溫天氣,多個城市出現極端高溫情況,這個數據并不樂觀,其中安陽就列在其中。

國家氣候中心 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首席專家 高歌:這張圖給出來的就是9號到15號這次高溫過程,各個地方出現極端的最高氣溫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在紅色區域是40℃以上的,紅色的點是有175個站點達到了,或超過了極端閾值的標準,紫色的點就是達到或者超過歷史極值,這個有二十個左右,這個總體范圍也達到了17萬平方公里。根據它的持續時間范圍還有強度,我們有一個評估指數,得到了這個強度指數是為1961年以來同期高溫過程的第四位。

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分析,區域高溫過程開始時間略偏早、范圍廣,并且強度大。水利部于本周一召開的發布會上就表示,已組織指導受旱地區科學調度水工程,以保障夏播用水。在位于安陽滑縣的一引水口,黃河水正涌進田間地頭,供當地5萬多畝農田所用,能夠滿足玉米、大豆、花生等秋作物的灌溉所需。比起用自家井水救急,黃河水會更適宜。

截至本周二時有數據統計,河南夏播面積已占預計面積的95.3%,后續的雨情也會讓這個數據再提升。而未來10天,河南南部、安徽、江蘇、湖北、山東南部等地降雨也呈增多趨勢,對緩解當地氣象干旱較為有利;但華北南部、河南北部、山東北部等氣象干旱區降雨較小,氣象干旱仍將持續。
當下,我國水旱災害防御的形勢是“南澇北旱”,不過,具體到某些地區,兩者之間也可能會突然切換。長期干旱后,突然受暴雨影響由旱轉澇,也被稱為旱澇急轉。本周三,安徽省進入梅雨季節,很多地方都開始下雨,其中也包括旱了很長時間的安徽北部地區。久旱逢甘霖,旱情緩解了,當然是好事,但是安徽省在本周卻也特別提醒,皖北地區要嚴防旱澇急轉、旱澇并存。不僅是安徽,根據中央氣象臺的提示,黃淮、江淮等地都需要謹防旱澇急轉。上午還在抗旱,下午可能就要防洪,該如何防范呢?

本周,隨著雨帶北抬,原本位于干旱地區的湖北、江蘇、安徽等地降雨也增多起來。中央氣象臺周三發出提醒,這三個省份要嚴防旱澇急轉。同樣此前深受干旱影響的山東、河南兩省氣象部門,也在本周呼吁要謹防旱澇急轉。就在上周三,久旱之中的山東臨沂蒙陰縣,就經歷了一場天氣的突變。當地種桃的農民前一天還在澆水抗旱,沒想到天氣說變就變。

降雨和冰雹的意外降臨,讓廉茂春和村民們經歷了“從驚喜到驚嚇”的情緒急轉。由于桃子到了采摘季,他們的損失不小。當地正通過災后技術指導和保險理賠的方式,彌補果農們損失。而天氣突變、旱澇急轉的危害的確值得相關地區高度警惕。本周五,在安徽北部的阜南縣,一場大雨落在干旱的田地里,農戶們盼望已久的雨終于來了。

玉米大戶張雙柱一直為旱情發愁,從5月1日到本周四6月20日的五十天里,阜南縣的累計降雨量僅有16毫米,較常年同期少了9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天不下雨,他只能買水灌溉,一畝地要花40元錢,他承包的1300畝地澆一遍就得5萬多元。

然而,這場緩解了旱情的強降雨,讓防汛抗旱的各個部門緊張起來。在周五上午安徽省的小時降水量排名中,排名前三的站點都來自阜南縣。中午前后,縣氣象臺發布最高等級的暴雨紅色預警,各部門也進行著旱澇急轉的準備。

安徽省阜南縣氣象局工程師 張太旺:預計本周五至周六,我們阜南縣將迎來大到暴雨,累計降水量可以達到80到150毫米,局部地區將超過230毫米,我們將根據降水實況和天氣信息,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預警信息。

安徽省阜南縣副縣長 祁帥:旱澇急轉和降雨強度有關,若以每小時50毫米降雨量為例肯定出現積水,我們也高度警惕雨后可能出現的旱澇急轉,密切關注雨量變化,根據雨情變化隨時啟用排澇站,提前對城區排水設施和農田溝渠進行修正疏通,提高排水效率,隨時準備將抗旱設施及時調整為排澇設施。
旱澇急轉也是極端氣候的一種表現,而且由于是在長期干旱后突發強降水,除了洪澇災害外,也極易引發山洪、泥石流等災害。

國家氣候中心 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首席專家 高歌:在當前像華北黃淮江淮這些地區遭遇了高溫干旱,它的一個土質就比較疏松,特別在山區植被生長條件不是很好,它蓄水的能力就減弱了,一旦有強降水發生,很容易直接就產生徑流,很容易就形成洪水。
極端的高溫,極端的強降水,以及旱澇之間的急劇轉換,近年來,這些極端天氣現象的頻發,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在專家看來,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手。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副主任 首席預報員 鄭志海:因為全球變暖的情況之下,會使得大氣當中含水量會增加,大氣中含水量增加,往往容易產生非常強的降水。因為它天氣系統里面都有高壓低壓不同的環流系統來控制,高壓系統控制之下往往就是降水是比較少的,它也會增強這種高壓系統,使得這些地方的干旱也會更明顯,所以說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會使得有一些地方澇的情況會加重,另一些地方旱的情況也會加重,同時全球變暖會加大這種波動性,這種旱澇轉折也會更為劇烈。
未來氣候的極端性不容忽視。據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介紹,我國應對重大氣象災害,已從原來的災后救助為主轉變為災前預防為主。因此,應該更加重視天氣預報和預警的重要性,提高其準確度,同時也要增強預警發布部門和接收部門之間聯動,提升全社會的應對能力。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副主任 首席預報員 鄭志海:因為干旱往往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它的環流形勢總體來說是比較穩定的,往往可預報性相對高一些,而這種極端的強降水往往是一次天氣過程,甚至可能就幾個小時就出現很強的降水,不穩定性更高,所以預報難度往往也是越大的,所以這個就是需要重點關注。

國家氣候中心 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首席專家 高歌:要密切關注這個天氣形勢,滾動地會商,綜合預報預測,還有當前的雨情和水情的情況進行科學的研判風險,然后及時動態發布預警,多部門聯動防災,根據預報預警,及時調整防災的措施。
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頻發的極端天氣,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我們當然要搞清楚極端天氣的成因并找到解決之道,而眼下,如何做好預警和防范,更是當務之急。根據水利部的預測,今年6到8月汛期水旱災害的形勢不容樂觀,暴雨洪水等極端事件可能多發、頻發、重發,防御的形勢依然嚴峻。現在才剛剛六月底,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邊,希望有很多工作已經在未雨綢繆地開展。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