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堅決依法查處各類借汛期違法排污行為,并向社會公開
時值汛期,生態環境部對做好汛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以及應對工作有哪些具體的安排和部署?
6月2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天威對此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汛期環境安全工作,今年專門印發《關于加強2024年汛期水環境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汛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兩個文件,對汛期環境監管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作出安排部署。
一是加強各類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明確要求各地參考國控斷面歷年汛期水質數據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情況,確定本行政區域汛期重點關注斷面和飲用水水源,識別斷面匯水范圍內影響水質以及飲水安全的主要污染源,聚焦重點區域、行業、企業,加強重點時段、重點環節監管,深入排查垃圾、秸稈、污泥、畜禽糞污等城鄉面源污染防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運行、入河排污口和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以及“一廢一庫一品”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強化問題整改。
二是做好汛期風險的科學研判。要求各地要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建立健全信息通報、預警會商、聯合巡查等工作機制。對重點關注斷面及飲用水水源開展加密監測,對汛期污染強度高值斷面和存在風險隱患的飲用水水源及時預警,對水質出現異常波動的,迅速采取有效處置措施。堅決依法查處各類借汛期違法違規排污行為,并向社會公開。要求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要強化流域統一監管,發揮牽頭抓總、協同推動作用,針對汛期污染問題突出的地區開展督導幫扶,指導推動解決問題。
三是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制度。“打早打小打了”是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關鍵,今年再次強調要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各項工作。近日,生態環境部對加強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工作進行部署,進一步明確1小時報告、現場直報、并行報告等三項信息報告制度,做到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即知速報、該報快報和應報盡報。
四是及時妥善科學處置汛期各類突發環境事件。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要迅速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置。目前,生態環境部常備三支環境應急隊伍,以部應急辦為主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應急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及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區域督察局等單位共同參與,對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趕赴現場指導應急處置。
五是要求各方切實承擔起責任。重點是企業單位落實主體責任,針對極端天氣等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完善隱患排查工作制度,建立臺賬并及時整改。政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制定風險防控工作方案,組織專家開展幫扶,提升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識別和防控能力。也請社會各界積極舉報隱患線索,共同維護汛期生態環境安全。
來源:澎湃新聞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