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建的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南方科技大學及數學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學校借鑒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以理、工、醫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學科體系,在本科、碩士、博士層次辦學,在一系列新的學科方向上開展研究,使學校成為引領社會發展的思想庫和新知識、新技術的源泉。

南方科技大學扎根中國大地,緊抓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深圳經濟特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疊加的歷史機遇,發揚“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的創校精神,突出“創知、創新、創業”的辦學特色,踐行“明德求是、日新自強”的校訓精神,努力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及深圳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快速建設成為聚集一流師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創造國際一流學術成果并推動科技應用的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盡早實現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南方科技大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胡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其個人簡介如下: 胡清,女,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環境化學、環境污染和水文學專業博士。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北京)主任。

一、胡清主要學習工作經歷
2015-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南科大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
2013-2015,任中節能大地環境修復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2-2015,任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環境事業部副總經理;
2011-2012,任元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1993-1998,攻讀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環境化學、環境污染和水文學專業博士學位;
1987-1990,攻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給水處理及環境化學專業碩士學位;
1983-1987,攻讀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學專業學士學位。

二、胡清獲得獎章榮譽稱號
2024年6月24日,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21年,榮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0年,榮獲環境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0年度發明創業獎成果獎一等獎;
2020年,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
2019年,榮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7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榮獲IBM全球杰出學者獎;
2013年,被授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2012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獲得人保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人才(全國十人)。

三、胡清學術兼任工作職務
先后擔任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協同創新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首任專家,科技部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暨中藥資源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先行示范區專家,北京大學兼職導師,北京環丁環保大數據研究院公益兼職院長(NPO),新加坡李光耀水獎評委,IWA世界水資源大會組委會專家組成員/評委,瑞典斯德哥爾摩水獎技術委員會評委會委員。

四、胡清科研學術成就貢獻
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擁有30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經歷,在大數據與環境、城市碳中和研究、城市環境工程、污染場地綠色可持續修復與管理、生態環保發展戰略與政策標準研究、綠色技術及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及水處理工程等多個專業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國內外實踐經驗。牽頭負責完成二十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包括國家863計劃、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專項”、環境保護公益項目等。
負責完成數十項場地調查與修復項目,涉及化工、農藥、印染、石油及電鍍等多個行業的復雜場地;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包括作為中方牽頭專家參與科技部“中英土壤及地下水修復科技合作”項目 ,作為項目負責人組織完成多個世行、亞行項目;協助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等部委對我國污染場地修復行業進行頂層設計,主持并參與“十三五”土壤領域技術路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項目“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及“污染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揮發性有機物采樣技術導則”等多項行業政策、標準規范與技術指南的編制工作。出版《綠色可持續場地修復》、《創新設計系列課程-生態環境創新與實踐》、“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地下水污染風險識別與修復治理關鍵技術叢書《地下水在線監測、模型應用于污染預警》等專著,擁有二十余項專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