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題材電視劇《江河日上》熱播,劇中,環保督導組組長收到了一條匿名送來的黑色、吐黑水的臭魚,城市污染現狀讓觀眾觸目驚心。隨著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們的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產生,污水處理后形成的黑臭污泥也逐年增加。那么,污泥如何處置?處置后的污泥究竟有何用處?
4月10日,從省發改委傳來消息,我省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實施污泥無害化處理,推進資源化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建設美麗山西的重要舉措。
污泥處置不當危害不小
“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理。”近年來,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問題備受矚目。
城市污泥如何產生?山西晚報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城市污泥主要來自污水處理廠,這是污泥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污泥的來源頗為多樣,比如和人民生活關系最為緊密的生活污水,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廚房、衛生間和洗衣機等產生的污水,生活污水構成了城市污水的主要部分,大約占據了總量的60%-80%。另外,雨水在降落過程中,會攜帶屋頂、道路、綠化帶等地方的泥沙、塵埃和垃圾等,成為含有雜質的污水。還有來自于各種工業生產活動的污水,比如化工、冶金、制藥、造紙等行業企業排放的廢水等。此外,醫院、學校、餐館等場所也產生各種各樣的污水。
“這些不同來源的污水,通過市政管網被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固體懸浮物,我們稱之為市政污泥,具有相當的危害。”業內人士表示。比如,生活污水中富含有機物、油脂、細菌以及病毒等,有機污染物不易降解、毒性殘留時間長,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體與土壤中將造成環境污染。雨水在城市的地表流動時,會沖刷并帶走各種污染物,這就形成了城市徑流污染。工業污水含有大量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是城市污水中最難處理的部分,因其成分復雜多變,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醫院、學校、餐館污水中含有不同濃度的有機物、病原體以及藥物殘留等,這些污水同樣需要進行有效的處理,病原體對人類或動物的污染途徑,包括直接與污泥接觸、通過食物鏈與污泥直接接觸、水源被病原體污染、病原體先污染土壤后污染水體等。
無害化處理有標準
作為污水處理的必然產物,污泥合理利用不僅能變廢為寶,還能增加經濟效益,實施污泥處理處置對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污泥處置能力的大幅提升,也對我省持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以及城市長遠發展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我省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中提出,要在安全、環保和經濟的前提下,積極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其中,“十四五”期間,全省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660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基本形成設施完備、運行安全、綠色低碳、監管有效的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體系。污泥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有效推廣。黃河干流沿線城市污泥填埋比例明顯降低。縣城和建制鎮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在規范污泥處理方式方面,全省各市將根據污泥來源、產量和泥質,綜合考慮自然地理條件、用地條件、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污泥處理路徑和技術路線。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傳統污泥處理方式為污泥填埋、堆肥和焚燒。今后,我省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干化焚燒、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組合方式處理污泥。除焚燒處理方式外,嚴禁將不符合泥質控制指標要求的工業污泥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混合處理。
在推廣污泥土地利用方面,鼓勵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經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處理后,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用于國土綠化、園林建設、廢棄礦場以及非農用的鹽堿地和沙化地。污泥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時,嚴格執行相關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用于林地、草地、國土綠化時,根據不同地域的土質和植物習性等,確定合理的施用范圍、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時間。對于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混合處理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不能采用土地利用方式。
合理壓減污泥填埋規模,有條件的城市逐步限制污泥填埋處理,積極采用資源化利用等替代處理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暫不具備土地利用、焚燒處理和建材利用條件的地區,在污泥滿足含水率小于60%的前提下,可采用衛生填埋處置。禁止未經脫水處理達標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場填埋。采用污泥協同處置方式的,在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的前提下,衛生填埋可作為協同處置設施故障或檢修等情況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有序推進污泥焚燒處理。污泥產生量大、土地資源緊缺、人口聚集程度高、經濟條件好的城市,我省鼓勵建設污泥集中焚燒設施。含重金屬和難以生化降解的有毒有害有機物的污泥,優先采用集中或協同焚燒方式處理。污泥單獨焚燒時,鼓勵采用干化和焚燒聯用,通過優化設計,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和余熱利用技術等手段,提高污泥熱能利用效率。有效利用本地垃圾焚燒廠、火力發電廠、水泥窯等窯爐處理能力,協同焚燒處置污泥,同時做好相關窯爐檢修、停產時的污泥處理預案和替代方案。污泥焚燒處置企業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需開展污染治理改造,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推廣能量和物質回收利用,遵循“安全環保、穩妥可靠”的要求,加大污泥能源資源回收利用。積極采用好氧發酵等堆肥工藝,回收利用污泥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鼓勵將污泥焚燒灰渣建材化和資源化利用。推廣污水源熱泵技術、污泥沼氣熱電聯產技術,實現廠區或周邊區域供熱供冷。推廣“光伏+”模式,在廠區屋頂布置太陽能發電設施。積極推廣建設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索建立行業采信機制,暢通污泥資源化產品市場出路。
源頭控制污泥污染
今后,我省將強化源頭管控,新建冶金、電鍍、化工、印染、原料藥制造(有工業廢水處理資質且出水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藥制造企業除外)等工業企業,排放的含重金屬或難以生化降解廢水以及有關工業企業排放的高鹽廢水,不得排入市政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工業企業污水已經進入市政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將加強排查和評估,強化有毒有害物質的源頭管控,確保污泥泥質符合國家規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泥質控制指標要求。地方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要加強排水許可管理,規范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加強排污許可管理,強化監管執法,推動排污企業達標排放。
在運輸儲存管理方面,污泥運輸將采用管道、密閉車輛和密閉駁船等方式,運輸過程中采用密封、防水、防滲漏和防遺撒等措施。推行污泥轉運聯單跟蹤制度。需要設置污泥中轉站和儲存設施的,則應充分考慮周邊人群防護距離,采取惡臭污染防治措施,依法建設運行維護。嚴禁偷排、隨意傾倒污泥,杜絕二次污染。
在監督管理方面,我省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污泥產生、運輸、處理進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結合信息平臺、大數據中心,做好污泥去向追溯。強化污泥處理過程數據分析,優化運行方式,實現精細化管理。城鎮污水、污泥處理企業應當依法將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定期向城鎮排水、生態環境部門報告。污泥填埋設施運營企業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定期對污泥泥質進行檢測,確保達標處理。將污泥處理和運輸相關企業納入相關領域信用管理體系。
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污泥處理大業
據悉,我省各地將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關鍵技術攻關納入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等規劃,重點突破污泥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協同處置、污水處理廠內減量等共性和關鍵技術裝備,開展污泥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創新技術應用。總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實踐案例。健全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標準體系,加快制修訂污泥處理相關技術標準、污泥處理產物及衍生產品標準,做好與跨行業產品標準的銜接。
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各級政府將建立完善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快項目謀劃和儲備工作,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符合條件的污泥處理設施項目建設的支持。對于國家鼓勵發展的污泥處理技術和設備,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推動符合條件的規模化污泥集中處理設施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鼓勵通過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資和運營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污泥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
下一步,各城市還將做好污水處理成本監審,污水處理費覆蓋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污泥處理成本并有一定盈利。完善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建立與污泥無害化穩定化處理效果掛鉤的按效付費機制。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確保污泥處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完善污泥資源化產品市場化定價機制。(張磊 王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