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8日訊 近日,由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負責組織,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理工大學合作研發的“啤酒高濃廢水與市政污水協同處理減污降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在青島水務集團本部召開。經過項目組匯報、評審專家委員會詳細質詢、項目組專業答辯及深入交流探討,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本次科技成果評價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中國工程院馬軍院士擔任評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市政工程華北院鄭興燦總工程師、深圳環水集團張金松總工程師、北京排水集團甘一萍主任、中廣核環保靳軍濤主任、青島理工大學畢學軍院長、中國海洋大學汝少國教授等7位權威專家“云端”相聚,共同對該成果進行專業評價并給予意見建議。項目完成單位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水務集團、青島理工大學相關部門、單位代表共15人參加本次會議。
據介紹,對污水處理廠而言,處理過程中主要依靠微生物來“吃掉”污染物,以此達到凈化水質目標;同時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富含有機質污泥可以用來厭氧消化,產生沼氣發電,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如果污水廠進水有機物濃度太低,微生物就會吃不飽,影響污水處理水質和產沼氣效果。為了維持脫氮除磷微生物的活性,在日常生產中,污水處理廠就需要外購乙酸等作為碳源,保障效果。而啤酒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中有機物濃度很高,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質,是城市污水處理廠碳源的理想替代,同時也是與污泥摻混厭氧消化產沼氣的有效補充。因此如何讓污水廠更好喝上“啤酒”,是亟待破解的技術難題。

自2018年起,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水務集團所屬環境公司及青島理工大學組成聯合項目組,創新思路,大膽實踐,開啟項目攻關之路。經過了五年多的試驗探索與經驗總結,首次篩選出高COD(化學需氧量)、高C:N:P的啤酒熱凝固物作為適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廠的生物質碳源;首創啤酒熱凝固物提取、分離和資源化利用系列技術;首創啤酒熱凝固物資源化利用+啤酒廢水與市政污水協同處理減污降碳新管控模式,得到了生態環境、水務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可,已獲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2項、軟件著作權1項,編制企業標準4項,核心論文5篇,另2項發明專利已受理實審中。
項目成果目前已成功在全國27個啤酒廠和對應的市政污水處理廠推廣應用,實現經濟效益約4947萬元,共實現碳減排約18457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年,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形成了了協同減污降碳和創新綠色發展的“青島方案”。

下一步,聯合項目組將持續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在前期成果基礎上,根據專家意見,不斷完善技術工藝,推進啤酒高濃度廢水與市政污水協同處理規模化應用,建立可復制的協同減污降碳、提質增效新模式,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青島”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作者: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