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吃干用凈” 發展逐“綠”前行
來源: 中國發展改革
新華社記者雷嘉興
電廠產生的粉煤灰、脫硫石膏由水泥廠回收利用;啤酒廠所需的水、電、蒸汽全部由電廠供給,排出的硅藻土、酵母泥、酒糟等循環交付水泥廠摻燒處理……在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里,一個個項目串起了綠色低碳產業鏈,推動產業向“新”逐“綠”協同發展。
富川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江富介紹,在示范區內,華潤電力(賀州)有限公司協同華潤水泥(富川)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廣西)有限公司構建了資源協同循環利用的經濟發展模式。“三家企業實現了工業廢棄物、污染物的循環利用,按最低負荷計算,每年節能降耗標煤29萬噸、節水78萬噸、廢水處理復用263萬噸。”
據記者了解,借助華潤電力提供的余熱蒸汽資源,富川縣大力推行“熱電聯供”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引進一批“用汽大戶”,充分循環利用資源,為企業有效節約能耗成本。
在廣西康信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只只乳膠醫用手套在生產線上快速流轉。“車間生產所需熱量全部由華潤電力提供,在滿負荷投入生產的情況下,年產值在3億元以上。”公司總經理何建新說,公司落戶富川就是看中了這里的蒸汽資源,蒸汽管道直接鋪設到廠區,降低了公司的綜合能耗。
截至目前,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共引進企業60余家,初步形成綠色建材、健康食品、醫藥和乳膠制品、造紙等“熱電聯供”循環經濟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多贏。
北新建材(賀州)有限公司是示范區內一家主要生產石膏板的企業,每年可消耗20萬噸華潤電力產出的脫硫石膏。“我們利用華潤電力的脫硫石膏作為上游材料,可年產3000萬平方米石膏板。”公司負責人劉云龍介紹,北新建材通過與華潤電力進行深度合作,形成了完整的“大理石廢漿—脫硫石膏—石膏板材”循環經濟產業鏈,在借助蒸汽生產線的閉環循環利用技術避免污染的同時,還節約了生產成本。
富川縣委書記尹哲說,通過創新理念與模式,循環經濟在富川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條由華潤電力、華潤水泥、華潤雪花啤酒三家企業間的“小循環”到園區企業共生發展的“中循環”,再到服務賀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化大循環”綠色發展之路。
賀州市擁有豐富且優質的碳酸鈣資源,近年來,賀州積極構建“礦山開采—天然石材及工藝品—碳酸鈣粉體—人造崗石—復合新材料—固廢綜合利用”的“一石多吃、吃干用凈”碳酸鈣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走出一條集約高效開發的新路徑。
數據顯示,目前賀州市共有石材碳酸鈣全產業鏈企業近600家,年產重質碳酸鈣粉體超2100萬噸、人造崗石約7000萬平方米,實現綜合產值350億元。
主要生產降解塑料母粒和降解制品的廣西云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便是這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一家典型企業。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工人們正有序地將產品打包。
“可降解塑料成本低,非常耐用。而碳酸鈣是可降解塑料的優質填充物,作為改性填充劑添加含量可達60%,能有效降低可降解塑料的生產成本。”廣西云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禮雄說,近年來“禁塑令”的推行催生出利用碳酸鈣作為改性填充劑的可降解新材料產業,賀州非常適合發展這一產業。
另據記者了解,賀州還積極推進綠色礦山與碳酸鈣精深加工一體化發展,打造集綠色礦山、綠色物流、綠色倉儲、綠色精深加工等于一體的碳酸鈣精深加工產業園,并將礦山開采尾礦、工業固廢等用于生產粉體、建筑骨料、道路基材、水泥、混凝土等領域,充分發揮碳酸鈣的資源價值,產業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