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館園”多元一體 污水廠生態“親鄰” 市水務局開展“走進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政府開放月活動
新民晚報2024-08-30 08:09
近日,上海市水務局聯合嘉定區給排水管理所、中國水環境集團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邀請16名市民代表參加“‘廠館園’多元一體 污水廠生態‘親鄰’”政府開放月活動。

圖說:16名市民代表參加“‘廠館園’多元一體 污水廠生態‘親鄰’”政府開放月活動 采訪對供圖(下同)
作為城市的基礎設施,污水處理廠是“標配”,“可以建污水廠,但是不要在我家附近建”,許多人抱著這樣的心態。污水廠最初采用傳統方案建設地上污水處理廠,因遭到周邊群眾強烈反對,環評通不過,項目無法推進。

圖說:南翔下沉式再生水項目實景(下同)
為了解決鄰避難題,2015年2月,嘉定區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前往國家三部委示范項目貴陽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考察后,決定引入社會資本,建設下沉式再生水廠。下沉式的設計讓整個廠區都“藏”了起來,這就好像把污水廠建在一個封閉的箱子里,然后把整個箱體埋到地下,徹底消除對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
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項目是全國首批、上海首個下沉式再生水廠示范項目,項目采用中國水環境集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地上建設生態體育公園、科普館等,地下建設下沉式再生水生態系統,形成“廠館園”綜合體,既解決了排水和污水資源化利用的需求,又為市民創造智慧的科普場地和優美的生活環境。

項目總設計規模15萬噸/日,目前已建成規模10萬噸/日,主要服務范圍有南翔老鎮區、新鎮區等共8個社區,總服務區域人口約39萬,服務面積約36平方公里;出水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公園內水系用水及兩萬多平方米的生態湖,均為處理后達標的高品質再生水;污泥干化含水率可降至30%。

政府開放月活動中,講解員帶領市民代表分別參觀了地面景觀公園、水環境科普館及地下設施,學習了水環境科普知識,了解了水廠整體運營情況。座談交流環節,市民代表們觀看了百年排水紀錄片,聽取了上海市城鎮污水污泥處理工作高質量發展相關內容的介紹,進行現場互動問答并填寫了調查問卷。活動面向市民,宣傳了上海排水行業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排水設施生態“親鄰”方面的工作成效,市民代表們對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高效生態治水的使命感以及致力環保宣傳的責任感紛紛表示贊賞。

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年均接待社會公眾6000余人次,多次迎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國、上合組織等國內外機構的考察。同時,水廠充分利用六五環境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科普日等重要節日,持續開展多元化生態環境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真正發揮了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環保理念的窗口引領作用。

項目自運營以來,獲得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生態環境部2022年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上海市環境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等多項榮譽。
未來,上海排水行業將持續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鞏固城市水環境治理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新民晚報記者 羅水元
浙贛粵運河由贛粵運河、浙贛運河組成,全長約1988公里,在江西境內1168公里,約占60%。其中,贛粵運河規劃全長約1228公里(江西境內全長758公里),規劃投資匡算約1500億元;浙贛運河規劃全長約760公里(江西境內全長410公里),規劃投資匡算約1700億元。 [1]
據江西省交通運輸廳、江西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最新消息,為建成高水平交通強省,江西正將“浙贛粵運河”作為世紀工程重點打造,“振興贛鄱千年黃金水道,建設世紀水運工程浙贛粵運河,發揮南北水運大通道優勢”已被列入發布的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的主要任務。 [1]
- 浙贛粵大運河
- Zhejiang-Jiangxi-Gaungdong Grand Canal
- 華南地區
- 浙江、江西、廣東三省
- 1988 km
- 杭州
- 廣州
- 衢州、上饒、南昌、吉安、贛州、韶關、清遠
目錄
- 1浙贛粵大運河組成
- ▪浙贛運河
- ▪贛粵運河
- 2挖通意義
- 3政策支持
- 4發展歷程
浙贛粵大運河組成
編輯
浙贛運河
浙贛運河規劃全長約760公里(江西境內全長410公里),規劃投資匡算約1700億元。浙贛兩省山相連、路相通,水卻不對流:發源于浙贛兩省交界玉山的信江,是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而位于錢塘江上游的常山江與江西的信江直線相距僅30公里。通過人工運河將兩江溝通,即可達到錢塘江與鄱陽湖、贛江、長江貫通的目的。交通運輸部規劃院曾編寫《浙贛運河規劃方案研究》,運河長度767km,采用通航千噸級船舶的Ⅲ級航道規劃,預測開通后貨運量約為2500萬噸。 [1]
贛粵運河
贛粵運河規劃全長約1228公里(江西境內全長758公里),規劃投資匡算約1500億元。贛粵運河打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其實現的基礎條件之一便是具備可通航的三級航道。江西不斷加快補齊水運等發展短板,水運改革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2019年底,贛江三級通航目標實現;2020年底,信江實現三級通航目標完成。贛江全線六個梯級樞紐船閘全部建成,具備三級通航條件,贛粵運河漸行漸近。 [1]
挖通意義
編輯
浙贛粵運河將是“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網布局規劃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全國高等級航道網布局,形成內河水運新格局,江西的水系將成為國家水運網絡中的重要一筆。而對江西自身而言,浙贛粵運河可高效連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家戰略區域,重新奠定江西南北水運大通道的優勢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有效提升江西區位優勢,推動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促進江西經濟社會發展。 [1]
政策支持
編輯
2020年11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的通知,提出振興贛鄱千年黃金水道,建設世紀水運工程浙贛粵運河,完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布局,發揮南北水運大通道優勢,形成內河水運新格局。 [3]
2021年2月《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完善革命老區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動能,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加快綜合水運樞紐建設和航道整治,研究論證贛粵運河可行性。 [2]
發展歷程
編輯
2018年12月,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曾就贛粵運河等水系航運工程專題調研,浙贛運河、贛閩運河、贛湘運河等也相繼啟動前期調研。 [1]
2020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廳長王愛和就把“將規劃建設贛粵運河納入‘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并作為跨省區的重大標志性工程,從國家層面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的建議帶入全國兩會,引發高度關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