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和交流中心公布“2023年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單,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污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案例入選,系全國六個案例之一。
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位于浙江嘉興港區,是國家級化工新材料園區,也是全國十強化工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區內入駐了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配套一座化工廢水集中處理設施,日處理規模達7.98萬噸。
據嘉興港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嘉興港區秉承“生態、低碳、循環”的理念,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提升科學治污能力等措施,全面推進化工廢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園區通過加強“源-網-廠-口-河”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提高了化工園區的環境風險防控能力。
走進園區,可以發現,園區配套建設了許多架空管廊。通過這些明管,企業可以直接將高濃的廢水輸送至嘉興港區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廠的高濃污水處置線,所產沼氣通過收集管道進入沼氣發電系統,產生電量基本覆蓋污水處理廠二期運營所需電力,間接實現每日碳減排17.4噸。而企業的清下水,則會通過專管收集至園區污水處理廠低濃廢水處理線處理后排放,后期實施的清下水分質處理工程,將中水回用至上游企業,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為加強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協同增效,嘉興港區還探索以“廢”治“污”的廢水資源化利用新模式。作為嘉興港區污水減污降碳的“核心”,工業污水處理廠通過技術創新,將有關企業的硫吸收液廢水作為硫源替代碳源進行使用,在減少自身碳源藥劑投加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了上游企業的污水處理成本,不但實現了污染物的達標排放,還實現了年綜合減碳排量超1萬噸。
不僅如此,嘉興港區還將“智慧”融入治水。據了解,園區在企業雨水排放口、公共管網關鍵節點、重要入河排放口等安裝78套水質監測設備,編織了一個“源頭管控-節點感知-終端監控”的監控感知網。而污水處理廠則配套人工智能(AI)系統對各工段進行精確調控,節省電耗和藥劑投加量達到20%。同時,還建立了完整的污染因子數據庫,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協同人工智能系統實現對污染因子的實時預測、污染留證和快速溯源,環境風險管控能力大大提升。(陳鵬軍/文 嘉興港區黨群工作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