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管網”這個污水處理領域的短板問題,《通知》提出“以效能提升為核心,以管網補短板為重點”,“推動建立廠網統籌的城市生活污水專業化運行維護管理模式”等目標,并特別提到“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等措施。
這些措施如何落地?目前各地進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其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探討?記者采訪了業內人士。
以“廠網一體化”應對雨季溢流污染,降本增效
北京市在推動“廠網一體化”方面可謂先試先行。早在2010年,北京市政府便將污水管網劃歸北京排水集團進行管理,為后續廠網一體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7年,北京排水集團以清河流域、壩河流域、通惠河流域、涼水河流域為界,成立了4家流域分公司。其中,每家流域分公司管理2家—4家再生水廠。例如,清河流域分公司負責清河再生水廠(污水處理能力為55萬噸/日)和清河二廠(污水處理能力為50萬噸/日)的運營管理。通惠河流域分公司負責高碑店再生水廠(污水處理能力為100萬噸/日)和定福莊再生水廠(污水處理能力為30萬噸/日)的運營管理。這4家流域分公司的污水總處理能力達到423萬噸/日。
談及廠網一體化對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影響,北京排水集團生產部部長葛勇濤說,廠網一體化主要可以在三方面發揮作用,即促進污水處理廠水量平衡、實現水位預調、保障水質。
他舉例說:“高碑店再生水廠的處理規模為100萬噸/日。實施廠網一體化以前,其經常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而實施廠網一體化后,高碑店再生水廠和定福莊再生水廠之間可以實現水量聯動聯調,實現兩座再生水廠的水量均衡。這兩座再生水廠的負荷率均可以實現80%—90%。”
據記者了解,北京排水集團汛期執行“三提前、兩跟蹤”和“一廠一策”防汛策略。各再生水廠提前預警調度、提前抽升騰容、提前流域調水,密切跟蹤天氣預報和四大流域降雨情況,預判液位和來水量變化,以科學防汛調度,最大能力處理初期雨水,減少合流制溢流污染,改善汛期北京市河湖水環境質量。
葛勇濤告訴記者:“在水位預調方面,非汛期如果保持管網里的液位非常高,管網會積累很多污泥,容易產生沼氣,從而增加管網運行的安全隱患。而在廠網一體化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提前進行低位抽淤,即將管網里的淤泥抽到污水處理廠。比如,在來雨前,提前12個小時降低管網液位,騰出管網空間給雨水,抽出的淤泥可以蓄積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井和污水池里,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初雨溢流污染。實現統一調度以后,我們的污水處理廠既沒有超負荷運行,也沒有低負荷運行,出水水質就有較大保障。”
此次發布的《通知》也提到,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雨前降低管網運行水位等措施,削減雨季溢流污染入河量。北京排水集團在這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那么,在降低成本方面,廠網一體、統一調度的運營方式是否能發揮作用?
葛勇濤說:“這種方式可以實現經濟運行。高碑店再生水廠的運行成本遠遠高于定福莊再生水廠。所以我們優先讓定福莊廠滿負荷運行,其他的污水由高碑店廠處理,以優化運營調度,降低運行成本,實現再生水廠的降本增效。”
在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條件下,上海探索污水處理廠高峰負荷運行
雨天容易造成水質波動,這是我國水環境改善過程中面臨的一道難題,對南方多雨地區來說尤其如此。以上海為例,梅汛(即梅雨季節導致的汛期)和臺汛(即臺風導致的汛期)持續時間較長,給當地污水處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據統計,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400多萬,北京市常住人口近2200萬,二者相當。但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日均污水處理量達到了630萬立方米/日,而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日均污水處理量僅為430萬立方米/日。上海雨水多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到了汛期,上海一些合流制排水片區受到的水量沖擊較大。
面對“保障城市防汛安全”和“避免雨水放江造成污染”這個兩難問題,上海一直在想辦法化解。除了新建200多個調蓄池外,上海也在廠網一體化運行調度方面積極探索。從2023年開始,上海試驗利用污水處理廠適度超負荷運行,來緩解雨天上游管網初雨放江造成的污染。
此次發布的《通知》也提到,“超過排水系統承載能力溢流的,應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污染入河。”
在“2024(第二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廣說:“從2023年5月開始,上海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在探索一件事。大型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高峰負荷系數是1.3,我們選擇兩家污水處理廠開展試驗,看污水處理廠能否長時間實現持續高峰負荷高效率運行(以下簡稱超高效運行)。一開始,我們感覺污水處理廠超高效運行的話,達標排放的穩定性肯定會受影響,但是經過試驗,我們發現這是可以實現的。這兩座百萬噸處理規模的污水處理廠最終都取得了整月出水穩定達標的成果,且各項運行參數都很好。”
污水處理廠為何能長期超高效運行?要注意哪些事項?
陳廣介紹:“需要注意,污水處理廠能實現130%的超高效運行還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目前的污水處理濃度整體偏低,且未達到設計污染物負荷。污水處理廠進水COD的設計濃度基本在350mg/L—450mg/L之間,但實際年日均值約為200mg/L—260mg/L。我們說的‘負荷’包括兩方面,一是水力負荷,二是污染負荷。在現有超高效運行工況下,雖然水力負荷超過設計值,但由于污染濃度偏低,污染物負荷仍未超過設計值,所以污水處理廠仍可以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第二個條件是要求設備達到幾乎100%的完好率。污水處理廠在按照130%的負荷運行時,會啟用備用設備,設備備用率有所下降。從而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系統的抗風險能力。這就要求所有設備包括備用設備均須處于完好狀態,特別是主關鍵設備。在超高效運行工況下,一旦有設備突發故障,高負荷的生產狀態難以持續。因此,如果污水處理廠決定實施超高效運行的話,須考慮實施必要的技術改造,以保證全廠完全運行必需的設備備用率。”
據悉,在管網方面,上海近年來下大力氣開展了兩方面工作。一是開展管網雨污混接排查。全市統一部署,計劃用3年時間全面排查、治理排水管網混接情況。二是推進排水管網低水位運行,做到雨水管晴天見底,污水管晴天低水位運行。
他告訴記者:“由此帶來一系列管網維護和修復問題。上海的很多管網服役時間超過30年。混凝土管網的服役期一旦超過30年,腐蝕情況就會比較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會出現管道斷裂、路面塌陷等問題。不僅是上海,很多地方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劉良偉)
建城〔2024〕18號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市場監管局(廳),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管)委、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水務局、市場監管局(委),海南省水務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市場監管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有關部署,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網補短板,建立運行維護長效機制,切實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效能提升為核心,以管網補短板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破、建管并舉、系統整治、精準施策,推動建立廠網統籌的城市生活污水專業化運行維護管理模式。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設施空白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綜合效能顯著提升。
二、推進設施體系建設
(一)開展污水收集系統問題排查。各地要按照每5—10年完成一輪城市生活污水管網排查滾動摸排的要求,持續推進管網現狀評估和修復工作,建立管網長效管理與考核評估機制。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的地區,重點開展施工降水排入、城市水體倒灌、地下水入滲入流等進入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問題排查。
(二)加快實施污水管網改造。各地要開展水體沿線雨水排口和合流制溢流口防倒灌改造,嚴防河湖水倒灌生活污水管網。加快破損檢查井改造與修復,逐步淘汰磚砌污水檢查井,新建污水檢查井推廣使用混凝土現澆或成品檢查井。全面開展超使用年限、材質落后、問題突出排水設施的更新改造。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強化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內部雨污水錯接混接和雨污分流改造。到2025年,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規模占比達到90%或較2022年提高5個百分點,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
(三)推進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補空白。城市新區生活污水管網規劃建設應與城市建設同步推進。老舊城區、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可因地制宜采用集中納管與分散收集處理等方式處理生活污水。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城市適度超前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規模化污泥集中處理處置設施。
(四)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雨前降低管網運行水位、雨洪排口和截流井改造、源頭雨水徑流減量等措施,削減雨季溢流污染入河量。超過排水系統承載能力溢流的,應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污染入河。鼓勵各地在完成管網建設改造的前提下,建設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排放管控要求。加強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雨水排口監管,降低雨季排污環境影響。
三、加強管網設施管理
(五)強化排水許可管理。各地排水主管部門要嚴格落實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排水戶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確定重點排水戶清單。到2025年,各城市重點排水戶全面落實排水許可要求。
(六)加強執法監督。各地排水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維以及排水行為的聯合監管和執法聯動,形成執法合力,加強溯源執法。整治“小散亂”排水戶污水排入雨篦、雨水管道行為,杜絕工業企業通過雨水管網違法排污。逐步健全排水戶排水監管體系,加強對排水戶排放污水監管,依法對違法排水行為進行處罰。
(七)嚴格質量管控。各地要強化生活污水管網建設質量管理,嚴格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督促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依法依規對管網工程質量負責,確保管網符合標準。相關單位應嚴格執行標準規范,嚴格組織管線工程驗收,鼓勵邀請管網運行維護單位參加驗收。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運用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加強排水管材質量安全監管。
四、完善管網運行維護機制
(八)明確管網運行維護主體,建立常態化長效運維機制。各地要建立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專業化運行維護隊伍,嚴格規范安全作業流程,保障城市生活污水管網運行維護費用。排水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居住社區內部雨污水管網養護工作委托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專業化運行維護單位負責。
(九)持續推進“廠網一體”專業化運行維護。各地要完善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管理體制和機制,鼓勵組建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專業企業,實行“廠網一體”專業化運行維護。排水主管部門要構建以污染物收集效能為導向的管網運行維護績效考核體系和付費體系,對污水處理廠和管網聯動按效付費。以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為目標,建設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
五、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領導。省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生態環境、發展改革等部門對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改造的整體進展和實施效果進行檢查評估,及時通報有關情況,總結經驗,鼓勵先進,督促落后。建立健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工程聯審聯批制度,優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加快項目落地。
(十一)健全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費用保障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費用保障機制,合理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加強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地方人民政府可視情況給予運營補貼,保障污水管網設施正常、可持續運行。
(十二)完善資金籌措機制。允許地方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項目。鼓勵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為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項目提供融資支持。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研究探索規范項目收益權、特許經營權等質押融資擔保。
住房城鄉建設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市場監管總局
2024年3月8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