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青年講好水務故事,為廣州水務發展建言獻策
羊城派2024-05-06 19:53
一度淪為“臭水溝”“蚊子河”,被污染破壞的南崗河,如何經過生態治理,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設的項目?一滴來自西江的水,經過了哪些步驟,才能來到廣州的千家萬戶?廣州水務系統的青年工作者,不僅投身廣州各大水務工程,還善于將眾多水務工程的亮點匯編成故事,向公眾講述。
5月6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獲悉,該局近日舉辦了“水務青年建言獻策演講比賽暨講黨團課大賽”,來自廣州水務系統各單位的青年工作者除了在比賽中講好廣州水務故事,也巧用自己的思維為廣州水務發展建言獻策。

據了解,在“水務青年建言獻策演講比賽暨講黨團課大賽”中,選手邱迪雅以“南崗河的幸福蝶變”為題,講述了廣州市黃埔區南崗河曾被污染破壞、魚蝦絕代的歷史,以及經過近年來的生態治理,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的高光時刻。
邱迪雅介紹,近三年來,南崗河治理始終貫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讓自然之力成為建設幸福河湖的新質生產力。結合南崗河治理經驗,廣州創新推行河涌自然低水位運行、少清淤、不調水的生態修復“三板斧”,讓陽光透過河床,讓淤泥原位消納,讓雨水污水各行其道,讓植物茁壯生長,水體自凈能力增強。水環境好轉,水文化和水經濟得以開發,廣州目前正以碧道為紐帶,以水脈筑文脈,深入挖掘南崗河流域文化資源,打造出“一步一景致,一段一主題”的水文化系統。

選手李家碧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一滴水的故事。據李家碧講述,一滴水經過自來水廠的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經過中途加壓站的加壓調控,經過彎彎曲曲的管道運輸,來到了千家萬戶。
在廣州老城區,存在不少既無物業管理又無加壓設施的居民樓,樓內的供水設施已經老舊,影響居民正常使用自來水。李家碧介紹,為了讓居民不因住宅設施老舊降低生活品質,廣州推出了供水服務到終端的民生工程,對廣州市約20.3萬戶居民共用用水設施開展改造。目前已有19.3萬戶居民告別水質差、水壓低等問題,喝上了干凈水、安全水、放心水;通過提升生活用水品質,體驗到老城市新活力成果。

據介紹,此次比賽共有16名廣州水務青年干部參與,同時還邀請廣州南方學院副教授于妍為參賽選手進行賽前培訓。水務青年們以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理論素養,積極為水務事業發展建言獻策,描繪了水務事業的美好藍圖。
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豐清、廣州南方學院副教授于妍在現場對選手的表現進行了點評,認為各位選手的作品呈現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深度,充分展示了水務青年的才華與智慧,展現出了新時代好青年的風采和擔當。
據了解,本次大賽共評選出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優秀獎七名。賽后,多名參賽選手表示將以本次比賽為契機,加強學習、努力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水平,繼續保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昂揚狀態。
廣州市水務局二級巡視員喻細明表示,水務青年要充分認識到在當前經濟社會形勢下,推進廣州“二次創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充分認識到“抓好水環境治理,建設人水和諧綠美廣州”對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的重要意義。要繼續努力加強學習,深化實踐,以實際行動在各項工作中走前列、作示范,為實現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水務青春力量。
文|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穗水軒圖|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