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市長鄭海濤:擦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金字招牌 厚植西承東聯橋頭堡、東海岸重要支點的生態…
汕尾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取得哪些成效?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汕尾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哪些促進作用?汕尾又將如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近日,省生態環境廳例行新聞發布機制組織生態環保督察專題發布,汕尾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鄭海濤接受了《環境》雜志、“廣東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專訪,回答有關問題。
請問汕尾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鄭海濤:汕尾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兩手抓”,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書記黃坤明到汕尾調研時的指示要求,全面提升高質量發展“含綠量”。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9年全省第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保持“一類”級別,2021年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2年獲評全省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優秀”等次。良好的生態為汕尾高質量發展厚實了底子、增添了活力,2020年-2023四年GDP年均增長5.9%、居全省第一;2023年全省“百千萬工程”考核獲評“優秀”等次,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連續5年穩居片區榜首。

2024年1月17日,汕尾市市長鄭海濤(居中)在國有吉溪林場調研綠美生態建設有關情況
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責任持續壓實
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綠美汕尾生態建設指揮部,2021年以來共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124次、市政府常務會議85次、專題工作會議74次,制定涉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7部,推動形成黨委政府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行業領域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局面。
堅持綠色發展、以綠惠民,“頭號工程”加力提速
聚力打造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推進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濱海旅游等綠色產業做大做強。聚力構建綠色能源體系,以創建綠電創新實驗區為抓手,140萬千瓦的全國最大平價海上風電場建成投運,每年可節約標煤1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3萬噸。聚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發揮鄉村振興“連帶成片”建設優勢,縱深推進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78.3%自然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聚力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質效,累計新增城鎮生活污水管網473.4公里、改造城鎮污水管網128.4公里,全市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年均優良比例、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均保持100%。
堅持創新提質、改革賦能,綠美建設亮點紛呈
創新要素保障機制改革,探索“發一度電捐一分錢”“汕商綠美建設榮譽制”“基建領域評定分離”等機制,撬動社會綠美捐資2.81億元,今年縣鎮村綠化植樹176萬株、較去年增加11倍、排名全省第2位,累計完成公路綠化提升289公里,打造綠美干道64.1公里,基本建成綠美示范街102條。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完成全省首個以縣為單位的碳普惠項目交易,37個村集中參與實現收益732萬元,平均每個村集體增收19.8萬元;積極探索“股票樹”“股票林”等改革,引導群眾盤活“綠資產”,2023年林下經濟總產值25.1億元、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進行了督察,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也正在開展。請問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汕尾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哪些促進作用?汕尾將如何抓好督察發現問題整改?
鄭海濤:汕尾市堅決抓好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健全閉環整改、跟蹤問效、舉一反三機制,以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效推動發展、回應期待。在督察推動下,全市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系統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比如: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全部實現轄區內無害化焚燒處置,創建9個省級生態養殖和健康養殖示范生產主體,大氣六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全面達標,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形成“以督促改”“以改促治”的良性循環。

2024年2月25日,汕尾市市長鄭海濤(左一)在海豐縣梅隴鎮西山公園調研“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有關情況
這次現場督察中,省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了督察發現的一些具體問題和有關典型案例,再次警醒我們,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還任重道遠,容不得半點松懈。
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抓好整改作為不容有失的政治責任
堅決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充分發揮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河長制等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壓實各地各部門責任,強化考核問責,確保條條要整改,件件有著落、事事見成效;明確整改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從嚴從實、立行立改、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精神高位推動問題整改。
剛性落實抓重點,把抓好整改作為破解難題的關鍵抓手
建立完善信息調度機制,及時跟蹤督導整改進展,實行閉環管理,對海水養殖污染、小水電站清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加強督導督辦。對辦結的中央和省督察組交辦案件及已整改完成的督察整改任務,適時采取“回頭看”的方式,堅決杜絕問題反彈回潮,從嚴從細從實從快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完善機制促長遠,把抓好整改作為護綠增綠的重要舉措
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持續健全自然資源重點領域生態修復治理機制、重點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機制,實現整改一個問題、堵塞一批漏洞、完善一套制度,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下一步,汕尾政府將如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好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鄭海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個聚焦”之一,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省委書記黃坤明兩次到汕尾調研都十分關心生態文明建設,賦予汕尾“做實做強西承東聯橋頭堡、全力打造東海岸重要支點”全新發展定位,要求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綠美生態建設。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書記黃坤明到汕尾調研時的指示要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打造山清水秀、天藍地凈、綠色低碳、宜居舒適的美麗汕尾,不斷擦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金字招牌。

2024年5月22日,汕尾市市長鄭海濤(右三)在市城區品清湖南岸碧帶建設示范工程現場調研項目
在降碳上持續發力
以綠電創新實驗區建設為抓手,推進海上風電、核電、抽水蓄能等重點能源項目建設,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分布式光伏、智能電網,著力打造綠電供應高質量發展生態圈、綠電產業集群生態圈及市場應用產業生態圈,不斷塑造“雙碳”競爭新優勢。
在減污上持續發力
深入打好碧水攻堅戰,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高標準建設水碧岸美萬里碧道,推進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確保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深入打好凈土防御戰,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管控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加快“無廢城市”建設。
在擴綠上持續發力
堅持興綠、補綠、護綠三管齊下,突出提質量、優布局、強防護,加大縣鎮村綠化美化工作力度,加快綠美生態示范點(帶)建設,打造一批“千村千園”“百街百景”等綠美示范樣板,落實種、管、養“新三包制”,推廣“賣空氣”“股票樹”等經驗,持續推進“兩山”轉化。
在增長上持續發力
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推廣節能降碳等綠色技術,延鏈強鏈補鏈促進新能源汽車、海洋開發、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持續推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臨港物流、電力能源等優勢產業綠色化改造、智能化轉型,著力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搶占新質生產力發展制高點。
來源 | 廣東生態環境
原標題:《汕尾市市長鄭海濤:擦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金字招牌 厚植西承東聯橋頭堡、東海岸重要支點的生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