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齊聚荊楚獻智獻策——流域共治添綠 美麗中國添彩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 通訊員 李斌
5月25日,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4年會在武漢開幕,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打造綠色流域,建設美麗中國”。來自全國的院士專家齊聚一堂,共謀如何以流域共治為美麗中國添彩。
美麗中國建設進入關鍵期
“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美麗中國不斷深入人心。”在論壇上,專家們對于美麗中國建設成就信心十足。
數據顯示,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023年的30微克/立方米;長江干流連續4年、黃河干流連續2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我國創造了最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成功實踐。
同時,全國將超過30%的陸域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不斷加強。我國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及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壓力依然較大,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到來,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為此,我國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的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鼓勵基層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示范引領行動。
保護美麗河湖就是發展生產力
“青山綠岸,就是生態環境之美的自然訴說。”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看來,建設美麗河湖要遵循自然觀和系統觀,充分體現人水和諧。
曲久輝介紹,建設美麗河湖要尊重自然、面向生態、系統發力。“以往,很多黑臭水體的治理,忽視了原生態的基本屬性,改變了河湖的自然狀態。”曲久輝認為,要通過實施基于自然的方案,恢復河湖生態完整,讓其具備生態自組織和水質自凈化、自修復能力。
貴州赤水河,走出了一條“保護美麗河湖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路子。“一方水土養一方美酒,于茅臺而言,赤水河流域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得天獨厚的資源,也是無法復制的生產力。”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莉認為,保護赤水河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茅臺的核心生產力,改善赤水河生態環境就是發展茅臺的核心生產力。
多年來,茅臺一直堅持綠色發展。目前,茅臺廠區用電已全部轉化為綠電,釀造廢棄物資源利用率達到100%。為維護流域生態環境的系統平衡,茅臺正籌備設立赤水河生態公益基金,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協同推進赤水河流域高水平保護。
湖北要發揮“扁擔支撐點”作用
“如果把長江經濟帶比作一根扁擔,那么湖北正好位于‘扁擔’的正中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浩認為,長江經濟帶要統籌流域綜合治理,湖北無疑是扛住“扁擔”的基本支撐點和先行區,肩負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使命。
王浩介紹,流域是地表水循環過程的基本單元,也是水研究和治理的基本單元。“我們也可以將木桶理論應用于流域綜合治理之中。”王浩說,木桶的盛水量取決于桶壁上最短木板的長度,因此流域的水污染問題,同樣取決于流域內每個單元污染控制的程度。
去年以來,湖北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守住安全底線,統籌四化同步發展,繪就了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長江干支流水質由總體良好改善為優,丹江口水庫、三峽庫區水質長期穩定保持Ⅱ類,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再現“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生態美景。
王浩建議,湖北要繼續做好“三個統籌”,即統籌流域治理和區域發展的關系、統籌流域治理中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統籌流域治理中除害與興利的關系,更好以流域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