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征:逾32億元EOD項目投資,助力“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根據《江蘇省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實施工作方案(試行)》要求,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組織EOD項目專家評審,日前,全省共有14個項目通過評審,納入江蘇省第一批EOD項目庫,其中,總投資322700萬元儀征經濟開發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名列其中。
創新探索,推動生態價值轉換
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EOD模式就是一種有效的嘗試。EOD項目是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模式,是以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
2022年4月28日,生態環境部等三部門發布了《關于推薦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的通知》,推進探索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儀征生態環境局積極落實上級要求,針對儀征經濟開發區發展現狀,組織實施儀征經濟開發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
“項目以長江岸線生態修復、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導向,持續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探索形成長三角地區優質生態資源保護與文化旅游、智能制造、大數據等綠色低碳產業有機融合的發展模式,建立EOD反哺長效機制,實現生態價值轉換。”儀征生態環境局局長湯新彬表示。
全域推動,產業生態齊頭并進
儀征經濟開發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項目位于儀征市東南側,項目范圍為儀征經濟開發區全域,總面積約43.2km2,共謀劃了5個子項目,其中生態環境治理類項目3個包括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程、水系連通整治和生態綠廊建設、園區雨污管網升級改造工程,以及關聯產業開發類項目2個,含智能制造與大數據產業園建設項目、十二圩古鎮文旅文創綜合開發項目。
項目將形成特色鮮明的“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十二圩生態文旅”、“水系綜合整治+智能制造”、“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大數據”的三個EOD實施路徑,達到突出的生態效果,整個園區植樹造林1400畝,增加碳匯1120噸/年,提高區域綠化覆蓋率達5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流域主要地表水體水環境質量穩定優于Ⅲ類標準,省考以上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重點工程污染物減排量達到市下達任務。
高效運營,打造生態發展樣本
“項目引入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型產業業態,打造大數據與智能制造、十二圩古鎮文旅文創等低碳產業,構建以EOD模式促進沿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儀征樣板’1個;打破生態環境治理與文旅文創、智能制造與大數據產業等行業、企業界限,培育綜合性大、市場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1個;形成環境友好的生態產業結構,通過“肥瘦搭配”,單個項目小循環、整體試 點大循環,建立多元化生態環境治理融資模式1套。”儀征生態環境局綜合科科長孫青介紹。
儀征EOD項目總投資322700萬元,以儀征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項目申報主體,以儀征經開集團有限公司為項目實施主體,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一體化運作”模式組織實施,確保產業開發項目持續運營,經測算,項目凈利潤為545382.83萬元,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項目通過實施長江岸線生態修復、水系連通整治、生態綠廊建設和雨污管網完善,打造智能制造與大數據產業,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實現片區文旅文創“鹽+”元素發展,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具有明顯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
同時,項目的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
“項目實施后,串聯起鹽運文化、紅色文化、美食文化、江河生態文化,將形成獨具特色的‘兩淮鹽埠’十二圩一日游,提升本地居民的自豪感,外地客人的認同感,帶動各方優質要素向經濟開發區和儀征集聚,為儀征高質量提供生態環境動力。”儀征經濟開發區應急和生態環境局局長侯重慶表示。
供稿:儀征生態環境局
審核:陳修道
審稿:鈕立文
發布: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