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渡口區生態環境局
廢棄油脂變柴油原料 大渡口區這一項目獲評典型
近日,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發布了2023年“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薦名單,涉及六大領域,全國共有36個案例上榜,重慶市3個項目入選,其中大渡口區“年產20萬噸生物柴油原料廢棄油脂項目”入選生活垃圾領域典型案例。
據了解,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是聯合國環境署根據《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簡稱“巴塞爾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成立運行的機構,致力于推動區域內的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實現“巴塞爾公約”的各項目標。此次發布的推薦名單共評選出36個典型案例,包括工業固體廢物領域6個、危險廢物領域5個、農業固體廢物領域5個、生活垃圾(包含廚余垃圾)領域9個、再生資源領域6個,建筑垃圾和其他固體廢物領域5個,以展現“無廢城市”建設協同減污降碳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生物柴油是以廢棄油脂等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的可再生能源,在船舶、航空等電氣化困難領域,生物燃料是當前各國推動碳減排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全球氣候環境變化加劇,節能減碳已成為國家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等政策文件、法律法規都提到要大力發展生物柴油等非糧生物燃料。
大渡口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獲評項目以廢棄油脂的收集、處理為核心,生產生物柴油和生物航油的原材料,可減少污染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推動綠色清潔能源發展,有效降低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一舉多得。項目自主研發設計油水分離裝置,為餐飲單位、食品企業、醫院、學校、工廠、商圈等廢棄油脂產生單位免費安裝,并定期免費維護維保,把油水分離裝置中的廢棄油脂收集后,經過卸料、預熱、沉砂、加熱、油水渣三相分離、沉淀、冷卻等工藝,產出工業級混合油,經加工后變為生物柴油、生物航油投入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各廢棄油脂產生單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污管道因油垢板結后造成堵塞的困擾,該項目的油水分離裝置可對油脂進行無害化提取,有效解決該類問題。按照年產20萬噸廢棄油脂成品油進行計算,該項目的投用可減少含油廢水排放100萬噸/年,增加綠色能源15萬噸/年,降碳37.8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