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建筑垃圾變“廢”為寶,長沙這家企業年處理建筑垃圾600萬噸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024-10-25 15:19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匡小娟 通訊員 章迎春)什么是建筑垃圾?施工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都去哪兒了?建筑垃圾如何處理?在湖南湘江新區,有這樣一家企業,通過技術對建筑垃圾進行高值化利用,部分建筑垃圾經過處理后成為新的水穩材料,重新回到建筑工地上,變“廢”為寶,它就是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云中科技”)。
總投資8.4億元,年處置能力將達到600萬噸
在風景秀美的含浦街道大坡村,坐落著湖南湘江新區最大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利用基地——云中科技大坡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簡稱“大坡基地”),裝修、拆除(磚混)、工程、污泥、道路瀝青這5種類型的建筑垃圾在這里被協同處置,最終進行資源化利用。

據了解,大坡基地項目于2024年3月啟動建設,總投資1億元,設計建設4條生產線,含1條裝修垃圾、拆除垃圾復合處置線,1條再生水穩處置線,1條道路垃圾處置線以及1條再生瀝青生產線。
今年8月,大坡基地道路垃圾處置線、再生瀝青生產線已建成投產,目前已資源化處置道路瀝青垃圾4萬噸,產出再生瀝青混凝土10萬噸。10月初,裝修垃圾、拆除垃圾復合處置線試運行15天來,已資源化處置利用裝修垃圾1萬噸。該項目正式投產后,年處置量和資源化利用量可達150萬噸。
《長沙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長沙市要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強化制度、技術、市場、監督管理等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全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管理水平,探索總結出符合長沙市發展需求的“無廢城市”建設的可行路徑和具體模式。
為構建黨政主導、多元共治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格局,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云中科技投資規劃了位于雨花區侯照基地、湖南湘江新區白馬基地及大坡基地、瀏陽經開區金云基地這4個綜合基地,能夠全面覆蓋長沙主城區。“所有項目總投資8.4億元,計劃2025年全部完成投產,所有項目年處置能力將達到600萬噸,年銷售額將達到4億元。”云中科技副總經理張敦介紹。
技術支撐,1公路道路能節省75萬元
隨著城市更新建設的不斷加快,建筑垃圾的產生和排出數量也在迅速增長。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至40%。如何更好地處理、消納建筑垃圾,將其再次資源化利用,是每個城市精細化管理面臨著的一道考題。
“曾經,建筑垃圾大多被采取堆砌、填埋等處理方式。”張敦告訴記者,“把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唯一出路就是材料化,如加入不同的礦物質,控制含水量或強度等,把它變成適應各種環境和需求的建筑材料,就可以循環再利用,實現資源的無害化有效利用。”
在云中科技,建筑垃圾通過精細分選、添加外摻劑、級配技術和施工工藝的技術處理,形成了以再生水穩混合料和再生瀝青混合料為主的“路材化”,“建材化”“能源化”為輔的產品技術模式,解決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強度不夠、強度不均勻、吸水率不一致以及成品的耐久性等問題,使再生道路產品能達到原生道路材料的規范要求。

“以一條長1公里,寬20米的市政道路為例,其需要消耗5萬至6萬噸原生材料,金額高達1400萬元。而如果替換成再生水穩混合材料,價格能節省5%,也就是75萬元。”張敦說,這只是經濟方面的利好,同時,再生材料的使用能夠減少垃圾填埋及開山采河,十分環保,所以將建筑垃圾“路材化”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云中科技承擔了重大科研項目50余項,“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被住建部列為“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張敦表示,未來,云中科技將助推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和循環利用,為城市建設、能級提升及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