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城古縣城海綿建設研究
作者:宜水環境發表日期:2018-07-12分享到:
一、項目概覽
二、建設目標
結合古人智慧與現代科學手段;修復生態環境,減少內澇,提升水質,展現古縣城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傳統特色。慈城古縣城不僅是中國古鎮模式的范本,更是江南水鄉的典型代表。項目將實現古縣城的生態發展,為江南水鄉古鎮在快速城市化沖擊下,平衡開發與保護提供示范。
古縣城舊建筑數量多,大部分沒有配套的衛生設施、生活雜排水通過管道至街巷合流管進入護城河,使排入護城河的污染物明顯增加。古縣城內多斷頭河;池塘、溪流等水系不連通,死水區多,水循環差,水質惡化。河道淤泥淤積,底泥中厭氧微生物代謝釋放大量N、P污染負荷、惡臭氣體并形成黑色硫化物,導致水體黑臭。以海綿城市理念為導向,引導綜合水生態環境治理、古鎮文化產業和舊城改造協同發展。通過水環境治理恢復古縣城千年文明的生態載體,利用產業發展為古縣城帶來新的活力。
![]() |
二、建設目標
結合古人智慧與現代科學手段;修復生態環境,減少內澇,提升水質,展現古縣城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傳統特色。慈城古縣城不僅是中國古鎮模式的范本,更是江南水鄉的典型代表。項目將實現古縣城的生態發展,為江南水鄉古鎮在快速城市化沖擊下,平衡開發與保護提供示范。
三、工程體系
改變原有的粗放建設模式,保護古縣城及周邊生態格局,控制下墊面,合理規劃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
A- 生態涵養區:山體林地為主,植被保育,涵養水源,保護古縣城源頭水質。
B- 美麗鄉村建設區:現有村莊,增加LID設施,建設凈化濕地,控制村莊地表徑流,減少面源污染。
C- 生態濕地緩沖帶:現有農田,地勢平坦,水系縱橫,建設調蓄塘,滯蓄山區雨水,為環城河補充地下地表清潔水源。
D- 古縣城內分散式LID建設區:利用與古縣城文化相結合的小型、分散式LID設施,滯蓄凈化雨水,減少古縣城內面源污染和內澇風險
E- 濱水過濾帶:護城河兩側及慈湖北部,利用現有綠地建設,過濾凈化進入護城河以及慈湖的水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