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5日,第二屆成渝兩地水務發展大會暨供排水技術(產品)展示會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城市管理局指導;重慶市城鎮供水排水行業協會與四川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城鎮水務》報社、重慶好博展覽有限公司承辦;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水系統分會、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工程專業委員會、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給水排水專業委員會、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英策會展(上海)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
本次大會以“新質生產力 賦能新水務”為主題,圍繞城鎮供水與污水處理行業創新工藝、領先技術、新質設備、智慧水務等課題進行了交流。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彭永臻、任洪強等行業大咖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城市水環境創新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分享水務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同時,邀請了政府相關委辦局領導、行業專家、勘察設計精英、會員單位及城鎮水務行業從業者,共同探討了城鎮供水與污水處理行業的相關課題,大會還同步進行了創新技術與產品展示。
本次大會由重慶市城鎮供水排水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龐子山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彭永臻、任洪強;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秘書長高偉;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巡視員盧斗昌;重慶市城市管理局巡視員蘇繼申;重慶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軍;重慶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羅瑩;重慶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查陵;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會長、重慶市城鎮供水排水行業協會會長、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如彬;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四川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秘書長梁有國等,以及重慶市城鎮供水排水行業協會各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專委會主任,專家、學者與川渝水協會員單位代表,共600余人參加會議。
龐子山主持會議。
會上,鄭如彬發表致辭,強調了川渝兩地在水務領域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希望以本次大會作為進一步深化川渝兩地水務行業交流合作的契機。一是緊扣發展機遇,助推行業升級。強化技術創新與模式革新,全面提升運營效率與服務品質。二是深化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進一步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現資源互補、優勢疊加、協同發展。三是強化社會責任,彰顯水務擔當。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確保供水安全和排水達標。
鄭如彬致辭。
梁有國也發表了致辭,表示本次大會精心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廣闊平臺。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同圍繞城鎮水務行業的創新工藝、新質設備、智慧水務等一系列關鍵課題,展開交流研討,將有力推動川渝兩地水務事業的發展。在大力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水務行業必須牢牢把握戰略、行業以及市場機遇,從技術研發中積極探索創新的發展模式、全力構建獨特的全新業態等多個角度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始終以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和企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核心主線,將新質生產力作為強大的發展動能,加快推進智慧水務由初級應用向AI和數據資產轉化,深度推進綠色科技的轉型升級進程。
梁有國致辭。
朱軍在致辭中就迭代升級川渝水務合作體系,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兩地在產業發展上同向發力。川渝兩地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協同探索行業發展新模式,實現優勢疊加、互利共贏。二是兩地在科技創新上同題共答。川渝兩地的水務企業與科研機構應攜手合作,更大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共同開發先進水質監測系統。三是兩地在人才培養上同頻共振。川渝兩地積極探索構建協同培養機制,推動人才培養工作相互協作、共同實施,促進兩地行業骨干在交流互動中拓寬視野、增強技能,為水務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打好堅實的人才基礎。
朱軍致辭。
盧斗昌指出,川渝兩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緊密的共生關系,此次大會的舉辦對推動川渝兩地住建領域務實合作再上新臺階具有重要作用。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綠色賦能。要強化上游意識,大力發展符合綠色循環低碳理念的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積極打造綠色低碳標桿廠。二是強化數字賦能。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構建智慧排水管理體系,提升廠網一體化監測水平,提升運行效能。三是筑牢安全防線。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最嚴格的安全生產制度,全面提升城鎮排水和污水處理領域安全管理水平。四是促進交流合作。要充分發揮川渝水協聯動作用,積極組織跨區域交流學習,分享先進經驗。
盧斗昌致辭。
高偉代表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希望川渝水務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在保障城市水安全、推動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當前,川渝水務行業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為確保行業高質量發展,亟待一是建立合作機制,促進資源和信息共享。推動川渝兩地水務企業、技術提供商、科研機構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組織定期的行業交流會,加強行業內的溝通與協作。二是充分發揮協會職能,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兩地協會要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爭取給予水務企業相關政策優惠。向參會企業傳達政府對水務行業的政策導向和發展規劃,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和政策紅利。三是加強監管指導,推動行業自律。協會要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標準體系,做好行業監管和自律管理,推動水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高偉致辭。
大會主旨報告圍繞城鎮水務行業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及智慧水務建設等多個方面,包括新質生產背景下川渝水務行業的機遇與挑戰、城市污水深度脫氮AOA工藝及應用案例、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務新質生產力研究與應用等。
彭永臻以《顛覆性AOA新技術研究與實踐——城市污水處理極限脫氮及除磷》為題進行了主旨報告。彭永臻院士是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培養博士105人,有2人作品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該主旨報告的分享讓參會人員在污水處理節能降耗方面獲益良多。
彭永臻作報告。
任洪強以《環境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研判》為題進行了主旨報告。任洪強院士是環境工程專家,出版專著4部,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80余件。該主旨報告在國家實施限控達標、提標和再生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給予了參會人員重要的參考和指導。
任洪強作報告。
會后,還設置了技術交流與產品展示序廳,來自全國各地的水務技術與產品單位展示了最新的水務技術和產品,涵蓋了泵管閥、非開挖技術設備、水質監測/檢測、凈水設備、智慧水務、污水處理等多個領域。與會領導在大會后前往展廳進行了參觀交流,并表示新技術和產品的展示為參會單位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交流機會,有助于推動水務行業的創新發展。
14日下午,大會進行了特邀報告及技術交流會,會議由四川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秘書長梁有國主持。會上,重慶市城市管理局二級巡視員蘇繼申;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深圳市水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董文藝;重慶遠通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元禾;天津市國威給排水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等行業專家,分別作了《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川渝水務行業的機遇與挑戰》《城市污水深度脫氮AOA工藝及應用案例》《毫微出發,數字落地》《創新閥門技術在市政供水中的應用》主題報告分享。該會議圍繞水務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分享了更多的實踐經驗與創新理念,進一步拓寬視野,深化認識。此次交流不僅是技術的交流,更是思想的啟迪。
15日,大會智慧水務專題技術交流、排水專題技術交流、供水專題技術交流三個分論壇同步進行。期間,與會人員圍繞城鎮供水與污水處理行業創新工藝、領先技術、新質設備、智慧水務和業主需求新趨勢等課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各論壇分別就川渝水務行業的機遇與挑戰、智慧水務的研究與應用以及城市污水深度脫氮AOA工藝及應用案例等課題進行了分享探討。
在智慧水務專題技術交流論壇上,重慶遠通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譚松柏;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東;重慶中法環保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研發部副經理馮東分別作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務新質生產力研究與應用》《重慶水務數字化轉型探索與實踐》《研發創新助力城市水系統數字化轉型》主題交流報告。
智慧水務專題技術交流。
在排水專題技術交流論壇上,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燕波;重慶水務渝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志鵬;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敖良根分別作了《從高標準污水廠到綠色低碳標桿廠》《重慶城鎮污泥資源化利用的實踐與探索》《山地城市污水溢流成因及管控策略研究》主題交流報告。
排水專題技術交流。
在供水專題技術交流論壇上,成都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欣璐;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家良;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教授王宇分別作了《成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示例》《二次供水與供水安全》《川渝城鎮水務價格機制探討》主題交流報告。
供水專題技術交流。
作為川渝地區水務行業的重要盛會,此次大會不僅充分展示了國內外水務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更對未來水務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一次深入探討。為參會者提供了一個了解行業動態、交流工作經驗、拓展市場合作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川渝兩地水務行業的創新發展,為構建更加美好的城市水環境貢獻了力量。大會論壇在熱烈而友好的氛圍中圓滿落幕。未來,重慶市城鎮供水排水行業協會與四川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將持續深度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川渝地區水務行業的創新發展,為保護長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行業力量。
(來源:水聞天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