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 | 人民長江報:“重”振江河,“渝”見幸福 ——重慶推進幸福河湖建設觀察

淮遠河白龍大橋段
江河滔滔,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氣勢和底蘊;流水潺潺,滋育了一方人民的生活品質。
2023年5月,重慶市發布第5號市級總河長令,實施幸福河湖建設“百千行動”;2024年6月,重慶市第6號市級總河長令,吹響全域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剿滅劣V類水體的沖鋒號。“5號令是從整體面上對河湖治理作出的總動員,6號令則聚焦河湖治理薄弱環節。”重慶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個總河長令的最終目的,就是打造一條條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重慶,這座長江上游之城,全民開啟幸福河湖模式。
實施幸福河湖建設以來,全市1.83萬名河長和社會各界護河人士,用“辛苦指數”換取河湖“健康指數”、贏得群眾“滿意指數”,河湖面貌煥然一新,河長制進入全面強化、標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階段。
深秋時節,本報記者一行深入重慶永川、銅梁等地,實地感受河安湖晏、水清岸綠、人水和諧帶來的滿滿幸福。
安瀾河湖:節水與治水兼容并蓄

淮遠河銅梁南城印象段
水安全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作為渝西嚴重缺水地區之一,永川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占重慶人均水量的三分之一,約占全國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臨江河付家灘河段位于永川鳳凰湖工業園區附近。河道里流水不斷,園區內燈火通明,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絲毫不受這座城市缺水的影響。
“這要得益于永川高度重視水安全保障。”永川區水利局副局長周寶佳介紹說,“通過實施松溉長江提水及龍門溪、小安溪、關門山水庫至臨江河等水系連通工程,年調水量可達4000余萬立方米。優化全區水資源調度和水質水量調配體系,切實保障114萬永川人飲用水、80.56萬畝耕地農用水,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
缺水城市踐行節水優先,除了引水來,更重要的是留住水。
按鍵按下,“大雨”傾瀉而下,6塊實驗田里流出流速不同、狀態不一的水土混合物……這不是高校實驗室的場景,而是永川石梁湖畔的水土流失演示系統正在科普不同作物、不同耕種方式的固土保水能力。
“水土流失流走的是水,損失的是土,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物質基礎。”重慶市水土保持監測總站永川分站工程師周庭偉說,我們把演示系統設立在風景秀美的石梁湖畔,就是希望路過的群眾親眼看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讓他們在享受綠水青山的同時,牢固樹立水土保持的意識。
漫步銅梁區原鄉中央公園,淮遠河蜿蜒而過,河道兩岸植物茂盛,“原鄉公園橋上見”已成為銅梁朋友之間約定俗成的見面地點。
淮遠河并非一直這么受“待見”。“以前,淮遠河不僅水質差,而且河道低矮,河堤垮塌嚴重,每到夏季漲水時節,洪水就會淹沒兩岸農田。”銅梁區水利局河長科工作人員周天良介紹,銅梁區投資約3.8億元治理淮遠河河道20余公里,將護岸防洪標準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如今,安瀾得到保障,淮遠河便有了“扮靚”的資格。
生態河湖:去污與增美相生相長

臨江河一級支流紅旗河
臨江河付家灘河段,碧水蜿蜒,滿目蒼翠。難以想象,這個河段一度因生態基流不足、坡腳侵蝕嚴重等問題滿目瘡痍。
“2017年起,永川區把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作為‘一號民生工程’。”永川區水利局河道管理與河長制工作科負責人聶雪梅介紹,通過前期“精準施策”治污、中期“系統治理”提質、長期“創新管護”鞏固,三步發力,推動臨江河由“臟”到“凈”、由“凈”到“清”、由“清”到“美”的蝶變躍升。
去污、增美、添智,永川精工細筆描繪幸福臨江河畫像: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整治流域各類污染源超3萬余處,新建、維修、改造一批城鄉污水管網,新建、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站)70余座。
——將傳統堰壩改造成多功能景觀堰壩,利用微動力使堰前水體回流,通過“活水”增強水動力和自凈能力。
——結合岸線特點,建成生態濕地78萬平方米,通過生態“凈水”,削減入河污染負荷、增強水體自凈能力。
——建成臨江河數字孿生小流域,實現河庫水系連通工程、松溉長江提水工程科學調度,通過“引水”保障生態和景觀用水。
……
2023年10月,臨江河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成效評估,建成全國首批幸福河湖。
淮遠河的生態治理,走的則是“以小博大”的路子。

淮遠河雙河口段
銅梁區秉持“山頭不推、稻田不填”,尊重山形水勢,順應自然肌理,以最少投入,做最小的改動,保持最大的敬畏之心,收到最好的生態效果。
“在河岸兩側我們選種的都是鄉土樹木和多年生開花植物,合理搭配喬灌草,不僅經濟成本低,而且生態效益好。”淮遠河原鄉公園建設單位、龍廷公司工程建設部副部長胡明川向記者介紹道,“此外,通過科學設計綜合管廊,一步到位建好管網下地等隱蔽工程,廣泛運用生態透水性鋪裝材料,將這里打造成‘海綿之城’。”
建管結合,河湖給人民帶來的幸福感才能源遠流長。
銅梁積極完善河湖治理“全民參與、多元共治”的治理體系,建立“督查暗訪+定期通報+社會監督+有獎舉報”“數字監管+無人機巡河+自動監測”等管護機制,確保河長履職有能有效,管河治河有名有實。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城市建設發展賦能。如今,大大小小的河湖岸邊新建了一個個生態宜居小區。市民劉女士去年在淮遠河流域浮影湖的附近購買了新房,她坦言:“房價并不便宜,但推開窗看到這一片美麗的湖水時,感覺一切都值了。”
文化河湖:古韻與今風殊途同歸

臨江河芭江主語
在臨江河芭江竹語,古老的渡槽下,嶄新的塑膠跑道上孩童嬉戲聲不絕于耳,潺潺流淌的臨江河水傾聽著這古與今的和鳴。

臨江河芭江主語休閑步道
這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臨江河與支流跳蹬河、玉屏河在永川城區交匯形成“三河匯碧”,形如篆文“永”字,永川因此而得名。
在臨江河水文化展示館里,史前巨龍、古老渡槽、革命水庫、詩詞歌賦、地方特產……豐富的展陳內容揭示了這座城市豐富的水文化內涵。
“這里曾是臥龍凼廢棄泵站,我們將其改建成水文化展示廳,講述永川水利工程相關歷史文化、水文化和水故事。”周寶佳介紹,下一步,永川將進一步挖掘臨江河文化內涵,編撰臨江河水文化集錦,開展水文化遺產信息化建設等工作。

臨江河幸福河水文化展示館
在風景秀美的巴岳山腳、玄天湖畔,大型非遺山水實景劇《追夢·銅梁龍》以震撼的視聽效果,講述了一段沉沒在湖水中“鯉魚躍龍門”的傳奇故事。
“演出中大量使用的龍舞套路及龍燈彩扎,均為銅梁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玄天湖文旅公司景區管理負責人龍林介紹,《追夢·銅梁龍》實景劇曾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重大活動,成為展示中華龍文化、傳遞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既有遠揚的民族文化,又有駐留的故土鄉愁。
在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雖已深秋,荷花元素仍隨處可見。據六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定文介紹,當地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水資源和農業資源,打造了一個以荷文化資源為主題,集現代農業示范、鄉村旅游、水生花卉植物物種資源保護、生態濕地公園景觀為一體的綜合利用農業示范科技園區,“夏天的時候游人多得都接待不過來!”
“保耕地、護山林,綠水青山新路徑;鄉愁濃、鄉風淳,荷美原鄉在六贏……”這是寫在六贏村村口的村民公約,也是印刻在巴渝人民心口的愛水護水共識共舉。
實施幸福河湖建設以來,重慶市河湖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因水而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不斷增強。重慶市水利局河長制工作處負責人說:“下一步,重慶將建立健全幸福河湖建設群眾共建共管共評相關工作機制,營造全社會愛河護河的良好氛圍,廣泛凝聚人水和諧的正能量。”
一村一溪一風景、一鎮一河一風情、一城一江一風光。對于不同的河湖而言,幸福的畫像或許不盡相同。然而,安瀾、生態、發展、文化是河湖幸福的永恒底色,也是生活幸福的堅實基礎。
行走巴山渝水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江河新畫卷已徐徐展開。
往期推薦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系列評論:用扎實的理論學習凝心鑄魂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系列評論:用調查研究實效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請您閱卷 | 首發!重慶區縣總河長2022年這樣履職(三)請您閱卷 | 首發!重慶區縣總河長2022年這樣履職(四)走進區域看發展|人民網點贊:共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川渝“攜手”共建瓊江幸福河來源:人民長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