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派新聞 ; 武漢大小事兒 】
游客自己產生的垃圾,如何讓游客撿起來放入垃圾桶?黃陂區創建“無廢景區”,有了垃圾減量的好點子——過去滿處亂飛的廢門票,在“無紙化”后,游客直觀掃碼入園、刷臉進園;游客把自己的垃圾撿起來,除了是一種美德,還有機會兌換相應的景區門票、禮品、文創產品。
通過深度挖掘木蘭文化,倡導文明旅游行為,黃陂區建設了一批木蘭特色“無廢景區”。在這里,“無廢景區”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號,而是化為了實實在在的企業自律、游客自律。

“垃圾換獎品” 景區推出垃圾減量好點子
俯瞰青翠的大草原,游客搭起的帳篷點綴其間,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今年“十一”期間,不少武漢游客選擇短途出行,前往黃陂區木蘭草原景區,自帶帳篷露營度假。
人流量就是發動機,帶動景區不斷發展。大量游客的到來,也為垃圾處理帶來不小壓力。木蘭草原景區相關人士介紹,景區推行“垃圾換門票”活動,向游客發放環保垃圾袋,鼓勵大家在景區拾撿垃圾,兌換門票、滑道票、演出票,并將獎項擴展到兌換景區文創產品。
這樣一來,環衛工作由景區包攬變為人人參與,游客從垃圾丟棄者成為環境維護者,固體廢物由末端清掃轉化為源頭減量,露營區域基本實現“無痕露營”。
同時,黃陂區積極對標“無廢景區”標準,從每一個“無廢細胞”的養成開始,打造全域“無廢景區”。比如,在重點區域配置更多的分類垃圾桶,對垃圾桶實行片區化管理;安排專人打撈清理各處水面,嚴查污水排放;按照游覽環線,景區制定了一條合理、高效的垃圾循環清理路線,減少清運“重新線路”,節約清運成本。對景區內的餐飲商戶加強管理,采取油煙凈化處理措施、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垃圾不落地、文明不落后”,木蘭天池、木蘭花鄉、錦里溝、云霧山等黃陂各大景區,也通過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為游客發放環保垃圾袋等方式,鼓勵游客帶走自己的空塑料瓶、瓜果皮,引導游客文明旅游。
近年來,通過充分挖掘木蘭草原、木蘭天池、木蘭花鄉等景區特色,黃陂旅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打造出一個“木蘭文化”旅游綜合體。
“掃碼入園” 景區門票推行無紙化
這個季節,號稱“湖北小九寨”木蘭天池景區的十里大峽谷中,仍有一些零星的紅葉,在枝頭孤傲地舞動。
黃陂的各大景區,目前均開通了“無紙化門票”,游客無須購買紙質門票,通過各大第三方購票平臺和景區的手機小程序,就可提前預約、購票;采用二維碼、人臉識別等技術,可以直接掃碼入園、刷臉進園。
這種“無紙化入園游覽”,既節約了游客排隊購票時間,也節約了印制門票的物料投入,同時避免“門票亂丟”的場景,降低了固體廢物的產生量。
無廢景區是什么?“無廢景區”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通過將景區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理,從而使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景區管理模式。
通過打造“無廢城市”品牌活動,黃陂區制定了全域“無廢景區”創建方案,指導景區了解最新的環保理念和技術動態,為“無廢景區”建設提供支持和幫助,對符合條件的景區授予“無廢景區”稱號。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武漢累計接待游客3.14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448.20億元,同比2022年分別增長67.25%和78.00%,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4.19%和6.25%。預計全年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均將超過2019年,創歷史新高。通過“無廢景區”創建,既有力引導各景區大力提升環境質量,增加了景區特色亮點和品牌吸引力,也鼓勵游客參與其中,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共同呵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