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第04981號(工交郵電類709號)提案答復的函
胡亞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面向公眾的城市極端暴雨等自然災害風險應對體系建設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您提出的加強極端暴雨等自然災害風險應對體系建設的建議很有針對性,對科學開展城市內澇治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近年來,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指導各地推進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加強城市內澇風險研判,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
一、已開展的工作
(一)推進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我部組織修訂《室外排水設計標準》等國家標準,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設計標準,明確內澇防治標準。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1〕11號)要求,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印發《“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建城〔2022〕36號),指導各地建立“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要求各地嚴格落實流域區域防洪要求,在規劃建設城市排水管網時,充分考慮與城市內外河湖之間水位標高和過流能力的銜接,確保防洪安全和排澇順暢。
(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2021年以來,我部與財政部、水利部在60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示范,以“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為目標,以“滲、滯、蓄、凈、用、排”為手段,推進城市雨洪調蓄空間保護和恢復,完善雨水積蓄利用和排放體系,提升城市應對暴雨洪澇和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完成海綿城市建設的區域,近年來內澇明顯減輕,經受住多次暴雨考驗。
(三)強化內澇風險研判,規范信息發布。建城〔2022〕36號文件要求,各地要結合氣候變化背景下局地暴雨時空分布變化特征分析,及時修訂城市暴雨強度公式,充分考慮洪澇風險,編制城市內澇風險圖。2022年,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氣象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城市內澇防治信息發布等有關工作的通知》(建辦城〔2022〕30號),要求各級氣象部門在發布面向公眾的暴雨預警信號時,要公布對應的降雨量及公眾需采取的防范措施,指導各地及時準確發布氣象預警預報信息,規范城市排水防澇相關標準表述,提高公眾防災避險意識,使社會公眾“看得懂、用得上”。
(四)指導加強城市排水防澇應急能力。2023年,我部會同應急管理部印發《關于加強城市排水防澇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辦城函〔2023〕152號),要求各城市排水主管部門加強與交通、水利、應急、能源、氣象、消防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會商研判、搶險救援、信息通報等工作機制;指導各地立足實戰需要,定期組織應急演練,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提高群防群控、自救互救能力。2024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印發《關于提升城市極端暴雨防范應對能力的指導意見》(國汛辦〔2024〕1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暴雨洪澇臨災應對工作的指導意見》(國汛辦〔2024〕5號),指導各地立足防范應對極端暴雨,進一步逐級落細壓實防汛責任,加快補齊防洪排澇短板,做好巨災預防預備,提升汛期應急水平。
(五)指導城市安全度汛。每年汛前,通過召開視頻會議,印發工作通知等方式,部署各地開展隱患排查和汛前檢查等工作。汛中,與中國氣象局緊密聯系,及時將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通報給降雨地區,視情況組織有關省份和重點城市進行視頻會商,研判汛情,督促地方做好應對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
我部將指導各地系統化推進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督促各地加強預警預報和宣傳教育,引導公眾正確對待城市內澇災害,增強公眾主動防災避險意識。
感謝您對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住房城鄉建設部
2024年8月16日
抄送: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國務院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