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探索超大城市供水現代化新路子重慶城市供水開啟“數治”新模式
重慶水務集團
智慧水務
水務加甄選
標桿企業
摘要: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藍圖中,建立高水平的城市供水保障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
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藍圖中,建立高水平的城市供水保障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超大城市供水現代化路子在哪里?用“數治”新模式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線,傾力打造安全韌性的城市供水保障,重慶城市供水人給出了答案。今年以來,重慶市城市管理局所屬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以下簡稱“市供節水中心”)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理念,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投身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供水探索和實踐,不斷完善城市供水治理體系,持續提升城市供水治理能力。他們以責任擔當為墨,以“數治”創新為筆,全力書寫加快建設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的城市供水治理新篇章。
搶抓數字重慶建設機遇
重塑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
在數字重慶建設按下“快進鍵”的大背景下,供水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明確提出要“推進‘水電氣訊橋隧軌道’的重大應用開發建設,實現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業務貫通”的指示要求,為城市供水管理數字化指明了方向。市供節水中心積極響應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議精神,錨定2024年底上線運行的關鍵節點,全力落實“中心城區平臺一體化建設運行”要求,積極深化“全流程監測、全過程監管、全方位展示、全部門融跨、全天候應急”的全周期概念,全面推進“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開發工作。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市供節水中心積極作為,先后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學習供水安全保障監管的先進經驗。同時,深入全市區縣和兩大供水企業進行廣泛調研,全面了解本市供水現狀。此外,還邀請住建部直屬科研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2名技術專家駐場指導,借助專家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全面理清業務邏輯,全量梳理業務數據,全維探索前沿技術。對涉及城市供水多跨協同的市級部門“外部閉環”、5個應用場景“內部閉環”進行了深入優化。在應用開發方面,中心以駕駛艙“可感可視可預測可調度”作為系統建設的突破口,反向梳理數據底座、AI賦能等支撐需求。針對數字改革迫在眉睫但感知設備欠缺、GIS管線數據不全等實際現狀,克服困難,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應用V1.0版本,收集中心城區各區現有城市供水管線數據合計9578.42千米,按照量足、質優、綠色、安全、服務好的目標,在能力上求增量,流程上做刪減,協同上多融,效能上謀改革,開發并上線1個主駕駛艙和“規劃建設、供水運行、節水管理、協同處置、效能評估”5個二級駕駛艙,初步形成了對中心城區“數據展示、指標分析、平戰結合、管治轉變、輔助決策”的基礎能力。“相當于重塑整個城市的供水全周期管理。”市供節水中心主要負責人介紹說,該系統投用后,將針對重慶山地城市多層加壓等供水特點,通過建設水力模型,實時映射管網流量、壓力、流速、坡降等管網水力狀態。依靠先進的AI在線計算分析技術,實現風險預測、協同處置等功能,有效提升供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該系統積極謀劃“城市供水原水調度管理、城市供水高峰保供協調調度、取水泵站設施故障突發事件”等10個多跨事件,并將在中心城區11個區同步推進,確保系統能夠全面覆蓋供水管理的“取輸凈配用”全流程,實現供水全周期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高效化。2024年,重慶遭遇了76天連續35攝氏度以上持續高溫的天氣,9月19日,中心城區供水達到歷史峰值,這一罕見的氣候現象給城市供水帶來了嚴峻挑戰。然而,重慶憑借出色的統籌規劃和高效執行,成功交出了一份76天高峰用水不斷供的高分答卷。原來,早在2月,市供節水中心便未雨綢繆,積極開展水源情況調研工作。通過與市氣象局、市水利局、長江上游水文局、市水務集團、市水投集團等部門和企業的緊密對接,全面摸清水源保障“基本面”,并形成了《2024年一季度城市供水水源保障情況分析的報告》,為應對夏季高峰供水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4月,中心緊鑼密鼓地開展高峰保供方案評估工作,認真梳理編制《2024年度城市供水高峰保障工作評估報告》,對全市城市供水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對高峰供水形勢進行了預測,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7月至9月,正值高溫供水的關鍵時期,中心建立城市供水日報、周報機制,及時掌握水廠負荷,組織人員奔赴較大風險的17個區縣,深入現場進行督促指導高峰供水調度工作,并掌握全市應急物資儲備現狀,累計開展高峰供水安全檢查31廠次,查找并整改安全隱患12處,有力督促了供水企業將高峰供水安全保障舉措落到實處。10月31日,針對城市供水潛在風險,在萬州江南水廠開展城市供水事故應急演練,邀請專家對演練情況進行了評估,為科學防范和應對供水突發事件提供有力保障。“一體化綜合調度是解決組團式供水緊平衡,確保供水穩定的關鍵一環。”市供節水中心主要負責人介紹說。在供水保障過程中,他們充分挖掘供水潛力,積極組織市水務集團向西部大學城片區實施跨片區、跨企業調水,最高每天超過22萬方,緩解師生返校用水難題。協調水務集團無償提供中水,要求供水企業嚴格遵循“先生活、后生產、再生態”的城市供水保障原則,對供水管網進行細致梳理,制訂周全的應急供水保障方案。正是通過這些提前謀劃、精細落實的一系列舉措,重慶在極端高溫的嚴峻考驗下,成功確保了城市供水的穩定安全,確保供水高峰期“零斷供”,彰顯了重慶城市供水保障體系強大的韌性與高效的協同能力,讓廣大市民安全感、幸福感滿滿。在城市供水保障工作中,市供節水中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一系列民生行動入手,著力構建從“源頭”到“龍頭”的放心水供應體系,力求實現“西部領先,全國進位”。9月,正值持續晴熱高溫關頭,全市高校迎來集中返校高峰。針對暑假校園供水設施閑置時間長,可能影響水質情況,市供節水中心組織專業檢測機構走進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西南大學、重慶巴蜀科學城中學等學校上門開展水質“大體檢”、設施大巡檢,指導科學用水。事實上,每逢春秋開學季、高考中考期間,在市供節水中心的統一安排下,區縣及供水單位工作人員備好“優質課”、當好“陪考人”,忙碌的身影在全市多個區縣的學校中隨處可見。比如,沙坪壩區自8月中旬起就成立了校園供水護航巡查小組,加大對轄區23所大、中、小學校周邊25公里管線、103套閘閥的管網巡查、探漏力度。供水企業嚴格執行供水服務熱線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解決用水問題,為校園用水擰緊“保險閥”。這僅僅是城市供水人用實際行動響應多個市級部門聯合開展“渝城護校”行動的一個縮影。為確保城市供水量足,市供節水中心建立了與水利、氣象、長江委等部門的原水保障聯絡機制;定期開展制水能力、水源水量預測和水質環境調研工作,全面掌握供水系統的實際情況;積極推進全市雙水源、雙電源建設,不斷增強源水應急保障能力,提高供水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正在加快推進19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等等。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水廠99座,總產能達837萬噸/日,日供水能力在全國城市中位列第二。為確保水質放心優良,我市堅持從原水頭到水龍頭的全過程監管,構建了“供水企業自檢—區縣主管部門監督檢測—市級部門抽查”三級監管體系和二次供水水質抽檢機制,確保水質監管全面、到位。創新開展水質專項檢查、應急機動采樣檢測和“市級—區縣背靠背”平行抽檢工作法,通過多種檢測方式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目前,中心城區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100%,全市城市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開展的“專家人才服務基層”行動,重點針對遠郊區縣供水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組織專家們現場“把脈問診”,深受基層供水單位的一致好評。為了提升全國進位,分別在3月份的城市供水高峰論壇、7月份的城市供節水工作培訓會中,邀請來自全國的行業專家對城市供節水主管部門相關人員開展專業培訓,大力推動全市城市供節水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此外,市供節水中心還組織開展了新國標宣貫培訓、供水企業化驗室能力檢查、水質檢測機構工作督查等,有力促進了全市檢測單位、供水企業提高水質檢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同時還常態化直面群眾,將水質抽檢活動延伸到市民家中,打通水質監督“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下旬,岷江上游暴雨引發涪江洪水,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提前1小時預警重慶潼南段。這讓潼南供水部門有充足時間調整凈化手段,確保供水水質,體現了川渝兩地在供水領域的緊密合作。這樣的合作在川渝地區并非個例。川渝兩地供水部門緊盯國家區域戰略布局,在供水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不斷推進,類似的“打配合”情況越來越多,兩地之間的協作越來越緊密。目前,川渝兩地正積極加快構建川渝水質檢測新模式。雙方共同探索建立川渝兩地水質檢測互融互通的“供水標準”,致力于實現兩地“信息共享一家親”的新機制新模式。通過這種深度合作,推動川渝兩地城市供水水質管理、生產、檢測技術及水質預警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水力”保障。同時,兩地還著力探索建立川渝供節水主管部門和供水企業黨建聯盟,以黨建引領業務發展,促進雙方在供水領域的全方位合作與交流。為進一步加快兩地融合發展步伐,今年11月26日,川渝兩地以“攜手唱響雙城記 共飲一江健康水”為主題,成功召開了2024年度川渝兩地城市供水水質提升協作會議。此次會議匯聚了兩地供水行業的眾多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大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提升城市供水水質。“川渝地區作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供水行業的區域協調發展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市供節水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川渝兩地供水行業將進一步加強合作,攜手共建,通過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可靠、綠色健康的飲用水供應體系,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水”動力。2024年,為了向廣大市民傳遞“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賴以生存的水資源”的節水理念,5月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期間,重慶創新性地邀請重慶動物園雙胞胎大熊貓渝可、渝愛為城市節水代言。這一舉措一經推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7月,市供節水中心趁熱打鐵,啟動了“渝可渝愛”卡通形象創意設計征集大賽。消息傳開后,成千上萬的重慶市民被這對萌萌的熊貓形象所吸引,紛紛踴躍參與其中,宣傳效果十分顯著,堪比一場明星綜藝。高考期間,市供節水中心推出了《加油!少年》系列海報,“渝可”“渝愛”祝福考生“節節高升、水到渠成,旗開得勝、一舉奪魁,乘風破浪、金榜題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12月26日,渝可渝愛卡通形象的官宣揭曉,這無疑又將引發一次社會關注的熱潮。讓國寶在城市節水領域“賣萌”,“節約用水,可可愛愛”的主題宣傳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重慶在推進城市節水工作所花費的“心思”遠不止于此。據了解,為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重慶建立了完善的組織保障體系,組建了創建工作專班,全面統籌節水創建工作。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20余個成員單位協同合作,共同部署各領域節水事務,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積極開展“節水貸”等業務,大力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在多領域的落地生根,實現了節水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不斷完善財政保障制度,加大對節水工作的資金投入,為節水項目的實施和推廣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在政策法規與監督制度方面,重慶不斷健全完善相關制度體系。修訂完善了《重慶市城市供水節水條例》等,進一步強化了節水工作的制度約束等。每年都開展《重慶節水城市創建評估報告》,這一系列舉措的有序推進,為我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章 端
校對:潘 茜
審核:鄭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