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水環境治理策略初探:科學評估與精準施策

水是一種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水環境保護與治理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民生福祉以及實現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將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同時,將減少城鄉地區面源污染,提升整體水生態環境和城市水環境容量作為此項工作的重要部分。
《北京市全面打贏城鄉水環境治理殲滅戰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明確提出:全面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重點推進城市溢流污染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和再生水擴大利用,強化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補強城市污水治理弱項,補齊農村污水治理短板,強化運營監管和政策支持,全面打贏城鄉水環境治理殲滅戰,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奠定堅實基礎。
改善河流水質的迫切性
水環境作為生態環境的重要支撐,關系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實際運行管理中存在著水資源緊張、水質改善緩慢、水環境污染、部分水系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
《碧水保衛戰2024年行動計劃》中強調要強化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加強汛期污染防治、鞏固水體整治成效等工作,防止治理后的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體反彈。
此外,汛期北京市部分考核斷面水質不穩定,在持續晴天時能夠維持的河網水質,無法在一定規模大氣降水后迅速恢復,這說明面源污染是影響汛期水質的重要因素。
因此,水環境治理工作是必要且迫切的。要加強治水思路,制定可行的污染控制和水質提升計劃,實施相關的行動,以提升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健康水平。

如何提升水環境質量
結合北京市通州區水環境治理項目和相關文獻資料,總結歸納出以下治水思路供參考。治理水環境問題,要“對癥下藥”,精準識別污染源并制定針對性措施是關鍵。

資料收集與分析
首先,了解國家及地方水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其次,收集研究區域的河流水質數據,明確當前水體的健康狀況;進行水文特征分析,明確研究區域內水體的功能、水源補給形式;收集區域的地形、管網數據等其他本底數據。
識別污染源
根據收集的河流水質狀況及其他相關資料,識別出影響河流水質的主要污染來源。針對識別出的主要污染源,確定調查指標體系,對點源污染(工業污染、城市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禽畜養殖、農業種植、降雨徑流)進行本底情況實地調查。

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編制
依據本底情況調查結果分析,結合研究區域現有的低影響開發技術設施的分布情況與治理成效,從源頭減排、過程阻斷、末端綜合治理三方面考慮,初步制定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
模擬與計算
一,運用污染負荷估算模型進行負荷量估算,利用本底情況實地調查數據,進行各行政分區和集水區污染負荷總量計算,從行政分區和集水區兩個角度分析各污染源對主要污染物的貢獻率,并計算出污染物入河量。
二,運用一維水動力水質模型模擬污染物在河流中的遷移、擴散、降解等過程。這一模型能夠模擬污染物在河流中的運動軌跡和濃度變化,將污染物對河流水質的影響過程可視化。還可以用于模擬驗證提升方案或治理措施可達到的預期效果和不同雨強下地表徑流對河流水質的影響程度,以便在降雨前進行截流等有效的預防措施,減少合流制溢流的發生,為水環境治理的決策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可行治理技術規劃建議書編制
模型率定驗證完成后,根據模擬驗證結果,利用層次分析法分別對可行環保設施和工程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決策分析,采用加權求和法評價環保技術和設施綜合效益,進一步制定可行治理技術規劃建議書。

河流水質的改善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技術的創新,還依賴于政策的有效引導和公眾的廣泛參與。通過制定科學的水環境治理方案和實施有效的治理措施,將有力推動水環境的持續改善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我們致力于通過使用先進有效的治理技術和科學的治水思路,利用模型模擬更高效更直觀地為水環境治理決策提供依據,為共創一個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美好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清研成果

清研集團圍繞水務、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領域開展研究,先后與生態環境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市水務局、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等機構開展了長期合作,在水環境監測與評估、水資源管理、節水用水、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供排水檢查、污水處理與再生水、水旱災害防御、規劃研究等多個領域具備豐富的項目經驗。多年來,秉承“節能環保、共建綠色”的使命,以“誠信為本、客戶滿意”的服務理念,逐漸形成了具有內部凝聚力、社會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專業團隊。
撰稿 | 陳明星清研集團資源環境研究部研究員
編輯| 張婧云
圖片 | 網絡
相關閱讀
清研智談
清研智談 |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小Tips
清研智談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價值與經濟共贏
清研智談 | 地表水資源調查工作方法探討
清研智談 | 揭秘"十四五"水務行業績效評估:專業咨詢機構如何助力水務可持續發展
清研智談 | 土地整治與節水工程在節水型城市建設中的耦合機制
清研智觀
清研智觀 | 以生態“智治”護碧水藍天
清研智觀 | 數字賦能 助力生態環境治理
清研智觀 | 開啟“智慧供水”服務民生新模式
清研智觀 |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明確新標準
清研智觀 | “數水相融”描繪智慧太倉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