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沈外
1月31日凌晨,一輛過境罐車在湖南永州零陵區發生側翻,車內裝載的粗苯泄漏。當地即刻開展處置工作,對泄漏污染物流經的雨水管道和溪流溝澗進行截留,對污染物進行清理轉運。
此后幾日,有網友連續發視頻稱,此次粗苯泄漏產生的廢水被轉運至冷水灘區一污水處理廠“露天存放”。現場有異味,周邊還有菜地和住戶,他們擔心造成空氣污染會危害人體健康。
2月6日,極目新聞記者求證當地多部門得知,含粗苯廢水被轉運至污水處理廠的露天應急池暫時存放,后續將運往外地處置。
居民反映:含粗苯的廢水被轉運至露天池
據“零陵發布”消息,2025年1月31日4時40分,車牌為陜E·F5115(掛車牌為陜E·265C掛)的過境罐車(從廣西梧州開往河南濮陽)在零陵區康濟大道和朝陽大道交會處發生側翻,致使運輸車內裝載的粗苯泄漏,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
當地隨即開展處置工作,當日上午7時至9時,對泄漏污染物流經的雨水管道和溪流溝澗,前后共筑7段堤壩進行截留;并調度40臺車輛抓緊對污染物進行清理轉運。上午11時,事發車輛、危險化學罐體已轉移至安全區域,對警戒區群眾進行了及時疏散。同時,對事故點流入瀟水河口、自來水水質滾動監測。截至2月1日2時,環境應急監測結果顯示,自來水水質安全可控,城區供水正常。
處理廢水的露天池附近是菜地(圖由受訪者提供)
2月1日至5日,零陵區當地居民連續發視頻稱,粗苯泄漏后,廢水被轉運至永州市冷水灘區一污水處理廠進行“露天存放”。
居民拍攝的視頻顯示,多輛裝有污水的罐車被運送至冷水灘區。發布者稱,污水處理現場有臭氣,周邊還有菜地和住戶,該居民擔心污水露天存放造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2月6日,一位目擊者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看到有不少車輛開到冷水灘下河線污水處理廠,將污水排放至一個露天水池,部分司機并未佩戴口罩作業,而緊鄰應急池就有大片菜地。
當地回應:污水在露天池中暫存等待處理
2月6日,永州市下河線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含粗苯廢水確實運送到該污水處理廠,但具體情況他們并不了解。
極目新聞記者以市民身份求證永州市生態環境局冷水灘分局,工作人員稱,他們接到上級命令,在截流后將截流廢水從零陵運送來,暫時存放至污水處理廠的應急池中。應急池確實為露天池,但應不會產生污染,“這幾天我們都沒有戴口罩處理,應該沒什么問題。”
該工作人員稱,一天運送來的污水就有3000至4000噸,但當地沒有這么大容量的封閉式存水池,所以只能暫時存放在此露天的應急池。當地沒有處置粗苯的能力,過一段時間會將水體再次運走,尋第三方專業公司進行處置。
處理廢水的露天池附近(圖由受訪者提供)
6日,永州市應急管理局回應記者稱,含粗苯的廢水確實轉運了,但運輸后的具體情況不清楚。永州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廢水確實被運輸至下河線污水處理廠。
公開資料顯示,粗苯是煤熱解生成的粗煤氣中的產物之一,經脫氨后的焦爐煤氣中回收的苯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苯。其無色至淡黃色、易揮發,非極性液體,具有高折射性和強烈芳香味。苯有劇毒,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苯在1類致癌物清單中。
專家說法:應避免露天處置含苯廢水
含粗苯廢水能否被轉運進露天池中進行處置?
生態環境部工業廢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北京)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分析,永州此次泄漏的粗苯容量較少,事發后當地用水稀釋降低了粗苯濃度,但規范操作下,運送進污水處理廠后應盡量對處理池進行“加蓋”,“苯是揮發性物質,加蓋可以防止揮發,進一步防止污染。”
彭應登強調,后續應著重關注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的情況。“苯系物滲透性比較強,對土壤和地下水滲透污染非常可怕。相關部門應該更關注苯系物對雨水邊溝、土壤、地下水的滲透,做一些持續的監測。”
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苯易揮發,在處置廢水時工作人員應做好防護裝置,避免與其直接接觸,后續處置需將廢水放置進密封容器中。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