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推進環保產業升級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圍繞綠色與環保話題,代表委員各抒己見: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能源領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能源體系升級方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通過“修復+利用”的協同路徑,將土地轉化為低碳產業載體、綠色能源基地等多元功能空間;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的深度融合將成為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以科創引擎驅動“雙碳”未來
◎記者 譚镕
過去一年,內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加速,新業態不斷涌現。綠色低碳轉型、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備受關注。這些也是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關注的重點話題。
作為浙商總會會長,南存輝表示,在數字變革、能源轉型的時代大潮中,浙商企業需緊抓機遇,加速融入國家戰略,主動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開放格局為底色,在破局與立勢中開辟發展新路徑。
南存輝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突破正加速重構全球產業鏈,浙商應積極圍繞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等前沿領域構建數字化底座,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躍遷。同時,深化產學研協同,主動參與全球創新網絡,搶占新質生產力的制高點。
在南存輝看來,新時代的浙商,既是技術革命的探索者,也是社會價值的踐行者。尤其是新生代浙商,面對全球化、數字化與綠色化的浪潮,需堅守“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與“義利兼顧”的時代擔當,在賡續“四千精神”的同時,通過“青藍接力”等機制,實現優秀經驗與前沿理念的共生共榮,不斷在變局中保持定力,在創新中延續基因,在浪潮中勇立潮頭,為推動全國民營經濟發展再立新功。
當前,能源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加速。面對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正泰集團加大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能源領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新質生產力,不斷推進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轉型。據介紹,過去一年,正泰集團通過光伏前沿技術、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前沿領域的創新突破,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融合應用,全力打造電力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
南存輝表示,下一步,正泰集團將以更大的力度打造新質生產力,加強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和前沿科技融合,不斷培育具備綠色低碳與可持續屬性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奔涌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在南存輝看來,這與正泰集團多年來積極踐行“地瓜經濟”理論的經營實踐高度契合。南存輝表示,全球經濟跌宕起伏,外部環境錯綜復雜,眾多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嚴峻挑戰,企業自身在出海過程中要不斷培育全球化經營管理能力,構建一個既穩健又靈活的全方位能力體系,在國際市場中穩步前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正泰集團積極推進全球區域化、本土化戰略,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存輝表示,正泰堅持以“綠色、數智”為底色,不斷探索生態友好型發展模式,在全球投資建設新能源光伏電站,將創新、綠色、開放等理念融入國際化項目評估、實施、管理的方方面面,實現了項目與當地更好融合和可持續發展。下一步,正泰將繼續拓展數字能源服務、智能微電網等新興業務,推動中國標準與技術“走出去”。
全國人大代表、中原油田董事長張慶生:
“化石能源+綠色能源”雙輪驅動
護航能源安全與綠色轉型
◎記者 張雪 安然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原油田董事長張慶生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作為傳統油氣企業轉型升級的實踐者,今年全國兩會,張慶生結合中原油田探索經驗,提出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能源體系升級方案,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貢獻“中原智慧”。
張慶生關注到,我國煤層氣產業雖潛力巨大,卻因開發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方面制約,發展速度受到影響。他建議國家層面完善礦權政策,簡化項目審批流程,并向開采地傾斜收益分配,形成“中央引導,地方協同”的推進機制。
“煤層氣是天然氣增儲上產的戰略接替資源,政策支持與技術攻關缺一不可。”張慶生表示,若能借鑒山西“減免資源稅+優化審批”的地方經驗,疊加國家補貼扶持,煤層氣產業有望成為能源轉型的新引擎。
“堅守能源安全底線與開拓綠色發展空間,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能源央企必須統籌兼顧。”張慶生坦言,油氣開發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根基,但新能源的賦能作用不可或缺。
近年來,中原油田提出“化石能源+綠色能源”雙輪驅動戰略,通過“油氣生產+新能源”融合模式,在東濮老區建成光伏發電項目,實現綠電替代傳統能源,預計2025年可節約電費超6400萬元。
“新能源當前的角色是‘服務者’,主要是為油氣主業賦能,未來將成為‘增長極’,成為油田新的發展路徑。”張慶生表示,中原油田正依托地下資源與產業鏈優勢,布局綠氫制備、地熱開發、伴生資源利用等新業態,目標是從單一高碳能源供給向多元低碳體系升級。“雙輪驅動不是此消彼長的選擇,而是能源央企必須作答的時代命題。”
張慶生介紹,中原油田已構建“技術先導型+數智賦能型”發展框架,探索內部大兵團、外部大協作的攻關新模式,構建橫向優產業+縱向強學科的矩陣攻關新格局,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是能源安全的‘壓艙石’,更是綠色轉型的‘加速器’。”張慶生表示,中原油田堅定數字化轉型決心,構建“數智賦能”新生態。
“我們將打響傳統能源企業智能化轉型攻堅戰,加速推進數字化筑基工程、智能化突破工程、智慧化示范工程,打造油氣行業智能應用標桿,爭當高含硫氣田智能化開發引領者,彰顯國有企業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戰略擔當。”張慶生說。
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
推動水務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白麗斐
“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的深度融合將成為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日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表示,他持續關注生態環保領域話題,特別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的數智化管理。
數字技術正加速向各行業各領域滲透,這給水務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但是,水務行業在水資源科學調配、精準水質監測、高效設備運維等關鍵環節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亟待通過創新手段與先進技術加以優化和完善。
黃綿松表示,“AI+水務”的模式高度契合新時代對水務行業發展的新要求。“AI的融入,讓水務系統具備了智能感知、分析和決策能力。”
舉例來說,利用AI技術可以對海量的水質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精準定位污染源,及時預警水質異常,以前僅依靠人工監測和分析是很難快速做到的。同時,AI還能優化水務設施的運行管理,根據實時用水需求智能調整供水、排水設備的運行參數,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現在AI非常熱門,但需要理性看待。”黃綿松表示,AI的應用需要足夠的數字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大量的行業場景數據積累。對水務行業來說,需要科技創新機制的突破,建設高質量數據集以及培養AI人才,才能在具體的場景下更好地融入AI。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智慧環保行業大有可為。
黃綿松認為,智慧環保行業未來有四大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智能化設備的廣泛應用、產業融合發展和注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四個領域。
通過智慧化手段推動水務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可從多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利用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構建水務全流程監測體系,實時掌握水資源的使用情況和設備能耗,為優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另一方面,借助AI算法對污水處理過程進行優化,還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預測用水需求,合理安排供水計劃,減少供水過程中的能源損耗。
對于設備成本問題,黃綿松持樂觀態度。“智能感知設備初期投入雖高,但隨著國產化替代與大規模應用,成本將快速下降。”他說。
今年全國兩會,黃綿松提出,加快構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資產數智化管理平臺,統一各部門設施資產的數據標準,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實時動態監測與精準化管理,提高跨部門協同效率,為城市環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標準化是前提,就像語言不通無法對話,數據標準統一后才能共享共通。”黃綿松介紹,首創環保研發的生態智慧運營平臺已在30多個城市落地應用,管理資產規模近900億元,覆蓋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廠網提質增效,排水防澇、表務管理等系統化和單點業務場景,發揮其標準化、精細化和智慧化管理的功能。
全國政協委員、建工修復副總經理李書鵬:
AI技術重塑環境修復領域的范式
◎白麗斐
“AI技術正在重塑環境修復領域的范式。”全國政協委員、建工修復副總經理李書鵬日前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表示,其核心價值在于將“經驗驅動”轉化為“數據智能驅動”。今年全國兩會,他建議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責任落實和從源頭上化解拖欠企業賬款。
談及人工智能對環保行業的影響,李書鵬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在環境修復領域擁有三方面的核心優勢,主要體現在污染高效監測與預警、快速輔助決策與資源優化和實現自動化與智能化治理。
比如,借助人工智能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力,可利用歷史海量環境數據及工程經驗方案生成行業專屬模型,從而為制定最優環境修復方案提供快速輔助決策。在土壤修復中,AI可以模擬不同治理技術(如生物修復、化學鈍化)的成本與效果,幫助選擇最優路徑,從而降低30%以上的治理成本。
未來,建工修復將著重聚焦人工智能與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通過持續投入相關研發資源,推進部署適配行業需求的人工智能模型、裝備及平臺,增強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企業需以技術創新回應國家戰略與市場需求。”李書鵬說,面對環保行業邊界不斷拓寬的趨勢,建工修復在退役污染場地的治理以外,積極拓展發展新方向。
結合大宗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的需求,公司通過技術研發找到了將磷石膏改性用作礦山生態修復材料的新路徑,在云南昆明成功實施了多個項目,將云南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從23.6%提升到65%左右。
近年來,建工修復以“生態賦能土地再生”理念為核心,通過“修復+”模式開辟了環境治理與產業融合的新路徑。
李書鵬表示,這一理念聚焦于通過系統性生態修復激活受污染、退化或廢棄的土地資源,實現“環境負債”向“生態資產”的轉化。其核心在于運用環境工程、土壤改良、生態系統重建等技術手段,構建具有韌性的生態基礎設施,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閉環統一。
傳統土地整治往往局限于單一治理目標,而通過“修復+利用”的協同路徑,能夠將其轉化為生態空間、低碳產業載體、綠色能源基地等多元功能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安徽省委會副主委翁建平:
完善支持車企“走出去”的金融政策
◎劉一楓 記者 郭曉萍
“近一年來,我走訪了奇瑞、江淮、蔚來等多家汽車企業,安徽汽車出口量位居全國前列,但在全面開放、提質增量擴面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安徽省委會副主委翁建平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就如何在政策層面暢通車企出海的難題提出建議。
車企出海,難點之一在于普遍缺少融資支持。“據調研企業反映,為緩解海運運輸時間較長帶來的母公司資金占用壓力,他們常常依托海外子公司來獲得銀行融資,用于車輛及零配件的采購。但是由于海外子公司信用度不高、資產規模較小、現金流短缺,獲取資金的難度較大。”翁建平表示。對此,翁建平建議建立符合國內自主品牌車企“走出去”的一攬子金融支持政策?陕摵蠂鴥却笮蜕虡I銀行積極協調海外分支機構,為國內車企定制中長期境外換匯及清算渠道保障計劃,滿足車企出口的跨境結算需求。
針對中歐班列開行的汽車運輸班列供不應求的問題,翁建平建議,拓展運輸渠道,提升運輸效能,加強鐵路、公路與港口碼頭的連通建設,酌情增加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加大水運基建的投入力度,提升航道通過能力。
同時,鐵路運輸也是長距離大宗出口動力鋰電池的最佳運輸方式,但目前法規尚不能通過鐵路方式向境外運輸,海運存在國內滾裝船總數少、一艙難求的困境。翁建平呼吁,國家加快出臺動力鋰電池承運相關法規和實施細則,推動國內重要港口加快形成第九類危險貨物碼頭作業能力,增強汽車動力鋰電池運輸效能。
據了解,2023年8月生效的《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明確要求汽車出口企業需承擔廢棄電池的回收和處理責任。“在當前政策下,已售汽車零部件和廢舊汽車動力電池均屬于海關查驗的禁止進口的品類,發現后需一律退回海外。”翁建平表示,完善退役動力電池、部分汽車故障件的進口政策和標準也是當務之急。他建議加快制定相關進口標準和政策,允許符合標準的退役電池回國回收利用,助力企業的綠色發展,增強產業鏈防風險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記者 陳芳
隨著中國免簽政策逐步優化、口岸通關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海外游客來華旅游的熱度持續攀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兩會期間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推出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和散客友好型城市,更好地滿足外國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由于簽證便利化、通關便利化、消費支付便利化等政策密集出臺,2024年,我國入境旅游市場實現超預期增長。戴斌介紹,2024年,入境旅游的人數增長約60%,入境旅游花費同比增長了70%以上。“對于2025年的入境旅游,我繼續保持樂觀的預期。”
“外國人入境以后不僅要Citywalk,還要體驗當地的生活,要購物。目前我國有機場免稅店,還要進一步完善市內免稅店,建設更便利的離境退稅服務體系等。”戴斌建議,圍繞不同群體的入境旅游需求,建設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在他看來,要重點打造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西安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圍繞港澳同胞的需求,重點打造深圳、珠海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圍繞海外華人華僑的需求,重點打造泉州、江門、潮州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應進行頂層設計,并指導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戴斌表示。
戴斌表示,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體系日益完善,外國游客中,散客會越來越多。“散客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服務會有更多細節上的要求,所以建設散客友好型城市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例如,酒店提供行李托運服務、在集中的商圈設立各種尺寸的行李寄存柜等?傊,要通過多種方式,讓散客能夠在中國體驗自由行走的便利,有更好的觀光和消費體驗。”戴斌說。
對于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在社交平臺上“卷”起來的現象,戴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門要多一些“松弛感”,用更多的耐心、智慧和定力來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旅游需要“網紅”,但“網紅”不是旅游的全部。“文化和旅游部門需要聚焦主責主業,比如目的地宣傳推廣方面,應跟旅行商打交道,要參加各種各樣的交易會,要投入更多的專業力量;還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商業環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