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石健 北京報道
今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EOD(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提供了政策金融支持。
隨著政策的疊加效應,近年來,EOD項目推動了地方生態環境治理,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同時,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實現產業的增值溢價,有力踐行了“兩山”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EOD項目也經歷了行業規范的過程,尤其是2022年生態環境部出臺《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的通知 》后,解決了EOD項目限制投資額度的問題。
圍繞行業的規范化問題及未來的前景展望,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中華環保聯合會農業環保專委會秘書長袁秀麗,他說:“EOD項目經歷了8年時間,從探索到成熟,其中一度出現一些亂象問題,根本在于沒有吃透項目的實質。”
在他看來,地方政府及政府平臺應該以EOD項目為契機,深度挖掘并打造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產業,強化還本付息能力,切實讓EOD項目為地方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強化EOD反哺能力
《中國經營報》:此前,行業認為EOD經歷了從“從無序到規范”的過程,你認為早期的EOD項目經歷了哪些“無序”的發展?
袁秀麗:可以說,EOD項目出臺的目的是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問題,同時,幫扶地方政府打造良好的產業,通過產業聯動,實現“抱團取暖”。但從2021年開始入庫的兩批EOD項目可以看出,EOD項目在開發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包裝的EOD項目投資額度過大,項目數量過多,甚至有的EOD項目在審批的時候發現竟然裝入了此前的爛尾項目,有一些不盈利的項目也裝入其中,這說明了對國家的政策解讀有偏差。
二是對于融資問題理解有誤。一些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平臺認為申請EOD項目入庫就可以獲得國家政策性貸款,貸款的期限上限不超過30年,而且是低息。一些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平臺盲目地聽信咨詢公司的意見,認為獲取的貸款在還款期可以不還本金,只要兌付利息就可以,這其實都是對EOD項目的誤讀。
可以說,近年來EOD項目增長迅速的背后,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出現如投資規模過大、環境問題不夠突出、環境治理項目與產業開發項目關聯性弱以及項目綜合收益水平低等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融資不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入圍國家級項目庫和省級項目庫的EOD項目總投資近萬億元,但獲得貸款的項目不容樂觀,這勢必會影響EOD模式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營報》:2024年年初出臺的《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實施導則(試行)》提出:“在項目層面實現產業發展增值反哺生態環境治理,不依靠政府資金投入即可達到項目資金自平衡。”此舉被業內認為推動EOD模式進入了規范發展階段。你如何理解反哺的含義?
袁秀麗:EOD項目通常是一個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加4個產業類項目,比如生態農業、旅游、康養等生態產業開發項目,數字經濟、醫藥、電子元器件等環境敏感型產業集聚區開發項目,“光伏+”、生物質能利用等清潔能源項目。
那么,這4個產業類項目就要形成一體化發展具有反哺能力,所謂反哺能力就是不但具有還本付息的能力,而且還要實現盈利。項目需要有安全性,能投進去,也要能收回來,不能造成銀行的壞賬,不能因為經營不善而收不回成本。事實上,截至2024年上半年入庫的項目中,依然存在營收能力不強的項目。所以,EOD模式要適用于生態環境治理關聯產業,契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并充分結合本區域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鏈項目。
項目要前置規劃
《中國經營報》:你此前曾提出,地方政府或地方融資平臺在打造EOD項目的時候,要注意項目的“前置性”,可否解讀一下項目前置的必要性和主要意義?
袁秀麗:EOD項目本身是重產業性的,所以產業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眼下,很多地方政府頻繁參加各類招商會、推介會,但是最終招商引資的效果都不理想。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研究當地的自然資源基礎和產業鏈條優勢。如何打造產業項目,這是重中之重。這里面還要重復提到一個問題,雖然EOD從政策上解決了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項目治理缺錢的問題,但是如何還錢,很多地方政府還是忽略了。實際上,還款路徑、還款能力,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地方政府選產業的能力。
那么,如何做好產業前置?地方政府需要在前期規劃中,EOD項目包里有哪些產業,做完產業規劃,地方政府要過會討論通過。這一系列流程需要如實寫好《經濟性可研報告》,為什么要加“經濟性”,就是要打通投資通道。
有些參與過EOD項目的地方政府會問,最終交給EOD國家庫的不應該是《EOD項目實施方案嗎》?沒錯,但是《經濟性可研報告》實際上是給銀行看的,向銀行申報審閱后,才能為地方政府或地方融資平臺做風控分析。同時,《經濟性可研報告》也需要附在實施方案后面作為附件。
資金要跟著好產業走,不管是社會資本還是銀行貸款,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融資交流溝通,使得EOD項目資本閉環,實現融資通暢。同時,單個項目的建設運營也需要前置,每個產業項目誰來實施,繼而實現后期的利潤。還本付息的運營能力誰來做?比如項目中包含農業制造業、高標準設施農業,這些運營必須是專業的,否則實現利潤是非常難的。此外,成熟的運營會帶來更多的市場資源,這就需要在建設中、前期規劃中做到運營前置。
《中國經營報》:你剛才提到了綠色貸款這種前置融資模式?能否具體介紹一下綠色貸款都有哪些?
袁秀麗:這里說的綠色貸款主要通過碳匯模式完成。碳匯是生態產品經濟價值化的直接體現,有助于補充EOD項目收益的不足,促進“雙碳”目標的達成,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從成熟度看,林業碳匯已經啟動試點,將促進EOD項目與林業碳匯的深度融合。海洋碳匯巨大的潛力有待開發,主要集中在紅樹林、鹽沼、海草床三大藍碳生態系統。海洋碳匯作為項目收益補充,尚未在海洋EOD項目中體現,但未來發展空間不容忽視。
碳匯是生態產品經濟價值化的直接體現,有助于補充EOD項目收益的不足,促進“雙碳”目標的達成,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總之,EOD模式經歷了8年的發展歷程,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已經為地方政府及地方融資平臺提供了新的產業發展思路和平臺轉型思路。為此,地方政府應該抓住發展機遇,切實以打造項目為契機,提升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