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環保產業如何擁抱人工智能?
3月6日,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E20環境平臺舉辦“人工智能在未來環保產業中的應用”座談會。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麥建波,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院長傅濤,粵環協常務副會長/長天思源董事長余陽,廣東綠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鐘霞,以及鵬凱環境、建綠環保、粵昆侖環保等副會長單位代表,粵環協秘書處輪值秘書長神芳麗及部分員工,合共約50人參加了座談會。

E20環境平臺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監郭永偉主持座談會

E20環境平臺作為該項研究的牽頭單位,座談會伊始,E20環境平臺朱成武作《廣東省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落地路徑研究》“智能化”導言介紹。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院長傅濤作“《+人工智能+》”主題分享
傅濤表示,2024年是百年變局,變亂交織的一年,這種變局讓企業沒有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對企業既是挑戰也是轉型的機遇。2025年及未來,人工智能成為所有產業的最大變量,重構千行百業,許多行業正在消失或被重構。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會受到影響。環境行業的未來可能會被重新定義,行業邊界逐漸模糊,企業需要通過智能化轉型搶占未來的市場位置。在這種變革中,只有不斷適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傅濤認為,人工智能的應用分為兩種路徑:“+智能”(提高效率)和“智能+”(重構底層邏輯),“智能+”戰略基于大模型等先進技術作為底盤進行業務重構和邏輯關系重構,未來的競爭將是智能體之間的競爭,企業需要通過人工智能構建“機甲”即智能化工具箱,以提升員工和組織的能力,通過智能化轉型實現封神,否則將被淘汰。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生態文明的推動者。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的延續和升級,人工智能將成為生態文明的重要支撐。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麥建波發言
麥建波表示,未來在AI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下,對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從業人員的工作生活將帶來革命性、顛覆性的影響,需要我們去接納、學習、應用,協會也將組織更多類似的座談交流會,幫助啟發會員企業擁抱人工智能。他認為模型二次開發應用投入成本高,對中小企業來說比較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和能力進行布局。

粵環協常務副會長/長天思源董事長余陽發言
· “人工智能是繼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顛覆性技術浪潮,企業需要盡快適應這一趨勢”;
· “企業智能化轉型是一個長期過程,涉及從工具使用到深度融合的多個階段”;
· “初期可以通過大模型工具提高效率,逐步建立私有化部署的知識庫和工具鏈”;
· “挑戰主要集中在技術落地難、成本高、信息安全等方面。”;
· “行業協會應整合資源,推動共性場景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的試錯成本”;
· “初期建議企業從管理板塊入手,優先部署成熟的智能化工具,同時探索業務板塊的深度融合。”
……
向下滑動查看發言嘉賓
座談交流環節,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在環保行業的應用展開深入探討,參會嘉賓分享了個人感悟,以及企業在AI人工智能方面的實踐經驗、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思考。探討了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業務優化、行業場景應用等方面的潛力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