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推進生態價值實現
媒體:綠色中國 2024-10-29 23:27
文/王剛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提出,要堅持“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這為生態價值實現機制、模式和路徑指明了方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推進生態價值實現。
生態價值實現亟須產業支撐。生態價值可以借助生態產業化實現。生態價值實現必須堅持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
生態產業化就是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在確保生態系統功能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將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資源作為特殊資產,通過生態資源資本化,通過產業集聚和聯動、優化配置各類資源要素等方式,按照社會化大生產、市場化、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來提供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以實現生態資源的增值和保值。產業生態化是要求企業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產業發展要求,把主要的產業活動納入生態循環體系,保證企業的生產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自然資源的消耗始終處在生態系統物質能量守恒的規則之中。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生態產業化實質上就是生態資源資本化的一個過程。自然資源從明確產權界限,通過核算使生態資源變為生態資產,生態資產變為生態資本,再到生態資本進行人為的運營之后產生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生態產業化過程中,要建立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監督、社會資本參與、市場主體為主導的市場化運作方式。政府部門要負責制定生態保護、生態補償、金融政策、激勵制度、監督體系等保障和支持體系,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培育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各種類型市場主體,采用市場化方式創新生態價值實現方式,以生態產業發展帶動生態價值實現,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一、規劃先行,謀劃全局。要出臺生態產業化指導目錄,制定生態產業化配套支持與監管政策。應針對區域獨特的生態資源稟賦和環境條件,結合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制定當地生態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生態產業發展方向、路徑,避免生態產業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短期化。制定和出臺生態資源保護、發展、價值實現的相關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實、保障和規范生態產業融合發展中的融資、用地、用工等問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道路、物流等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基礎保障。
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明確生態資源產權。要加快推進生態資源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生態資源確權制度,通過明確產權主體、劃清產權界線,推進生態資源流轉,盤活生態資源;明確生態資源價值和經濟屬性,實現生態資源到生態資產的轉變,實現生態資源資產化;探索建立生態資源定價收益機制,完善生態資源資產收益管理制度,把生態資源轉化為核心生產要素,實現生態資源資本化。
三、構建產業化運作體系,以產業支撐生態價值轉化。生態價值實現需要生態產業支撐,要構建以市場為基礎的產業化運作體系,實現生態價值轉化產業化,通過培育多元化的生態產業化主體,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價值轉化,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把生態轉化為經濟效益。
生態產業化。以主導生態資源為中心,培養支柱產業,形成產業網,實行生態產業化經營;以特色生態產業培育優質企業,以優質企業帶動特色生態產業提升,打造生態產業體系,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及價值鏈深度融合;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產業發展領域,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的人才培育和流動機制;鼓勵建設現代化特色生態產業示范園,探索形成“生態+”多元融合發展模式。
主體多元化。培育壯大生態產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結合生態補償、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推動發展生態新產業、開發新業態,提供新產品和服務,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努力將生態產業與現代工業、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各個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不同主體在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比較優勢。
產業鏈條化。延伸生態產業鏈,推動生態產業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打造綠色生態經濟體系。首先,以生態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做好生態保護,奠定生態價值實現的基礎;其次,以市場為導向采取縱向一體化的方式實施生態產品的加工、制造和生態服務開發,豐富生態價值實現方式;再次,建立和完善生態產業流通和服務體系,實現生態產業的橫向聯合;最后,建立生態產業反哺機制,在實現生態價值的同時,注重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投入,實現產業生態化。
四、完善市場化經營模式,促進生態價值實現。立足生態特色資源,面向市場需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經營規模、運行模式等方面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激活各類經營主體和生態要素進入市場;要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生態產品與服務定價機制,依托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等各類產業,以產品研發、加工包裝和品牌營銷為突破口,增加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生態產品品牌、提升生態產品附加值,促進生態價值實現。
(作者系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