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若干規定》實施一周年,在這一年中,浦東新區如何努力實現固體廢物從源頭分類到資源化再利用的全過程治理,全面提升資源化再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新一年的工作目標又是什么?一起來看↓
法規實施一周年工作進展
01
制定明確法規實施計劃和工作推進機制
制定了貫徹《上海市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若干規定》的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成立“1+1+6”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區政府與市綠化市容局雙牽頭推進。
《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由區政府與市綠化市容局于2023年11月正式發文,明確了近期實施固廢資源化利用的目標和指標體系、重點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涉及目標任務共計35項。
02
開展固廢資源化調研評估和設施規劃編制
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完成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現狀調研和評估,開展了環衛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對新區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建筑垃圾等進行了整體布局,同時積極探索落實《資源化若干規定》要求的產業用地保障機制。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完成了農業固廢等方面的調研,正著手編制專項規劃。
03
推進固廢資源化設施建設和提升資源化能力
在加快推動生活垃圾中轉體系完善方面,浦東新區區屬干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達到5000噸/日、濕垃圾資源化能力達1100噸/日。建筑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利用場所達到9個,設計處理能力近600萬噸/年;裝修垃圾和拆房垃圾資源化利用場所7處,設計處理能力230萬噸/年。
建筑裝潢垃圾再生產品
04
加強產業用地保障和環評創新機制落地探索
浦東新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啟動了1%規劃產業用地布局方案梳理、并征求意見,積極探索落地路徑;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結合區域污染物減排和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等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浦東新區排污許可管理細化名錄,已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在此基礎上,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污許可實現“兩證合一”辦理。
05
嘗試固廢資源化產品價值提升
啟動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循環利用鏈條研究,召集建筑垃圾資源化上下游市場主體開展科研攻關,探索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規范、使用場景、驗收流程、價值定位等。積極開展濕垃圾深度資源化利用技術調研、推動利用黑水虻高值化項目落地。
濕垃圾資源化實證項目:黑水虻
06
加快固廢資源化再利用園區建設
老港園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建設取得新進展,園區規劃的一平方公里資源循環利用區內暫存污泥已全部完成處理,土地已恢復建設利用能力。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效果圖
黎明園區在現有設施基礎上,整合物質流、能量流等,進一步創建成浦東新區“零碳綠谷”特色產業園區。
黎明生態園手繪地圖
下階段工作目標
到2025年,初步形成與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相適應的固體廢物處理模式,率先實現固體廢物從源頭分類到資源化再利用的全過程治理,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各項制度初步確立,資源化再利用效率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將浦東新區打造為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的引領標桿。
通過三年努力,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穩定達到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以上,濕垃圾深度資源化探索取得明顯成效,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持續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裝修垃圾和拆房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3%以上;快遞包裝回收設施覆蓋率、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均達到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實現零增長、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農業固體廢物實現全量收集和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左右,農藥包裝物和農業薄膜基本實現全量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全覆蓋。
上觀號作者:浦東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