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環境公布二零二四年全年業績
www.h2o-china.com
2025年3月25日,香港-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光大環境”或“本公司”,股份代號:257.HK)謹此宣布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二零二四年”或“回顧年度”)之綜合業績。
經營業績方面,本集團深入調查研究,研判內外部形勢,制定“十五五”戰略發展預規劃,明確“兩化一型”(科技化、國際化、生態型)發展方向,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強化境內外市場投資拓展力度,增強發展動能;強化運營管理、財務與預算統籌等方面的增收控本,提升經營質效;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賦能業務發展,推動構建“科研生態圈”;強化管理基礎,以數智化等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加強存量風險隱患資產、生產安全等方面的風險防控,筑牢發展底板。
回顧年度內,本集團錄得收益約港幣302.58億元,較二零二三年下降6%;毛利約港幣115.36億元,較二零二三年下降16%;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約港幣100.75億元,較二零二三年下降21%;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約港幣33.77億元,較二零二三年下降24%;每股基本盈利為54.98港仙,較二零二三年下降24%。
市場拓展方面,回顧年度內,本集團持續深耕固廢、泛水和清潔能源三大領域,鞏固傳統業務,積極探索新業務、新模式,加強產業鏈延伸與協同業務拓展,促進輕重資產業務平衡發展。二零二四年,本集團共投資落實新項目12個,總投資約人民幣17.64億元;新簽署各類輕資產業務合同,合同總額約人民幣18.35億元。
二零二四年新增項目的設計處理及供應規模摘要如下:

拓展亮點方面,回顧年度內,固本方面,本集團于垃圾發電、污水處理、光伏發電等傳統業務領域投資多個項目;新承接環衛一體化、工業廢水處理、設備供貨等輕資產服務,鞏固完善垃圾發電、工業廢水處理等領域的產業鏈布局。拓新方面,于廣東廣州投資建設本集團首個儲能項目,進一步拓寬清潔能源業務范疇;在安徽蕭縣拓展本集團首個生物質氣化項目,進一步增強生物質綜合利用能力;在江蘇常州落實本集團首個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化利用項目,這不僅是本集團首個電池回收利用項目,亦是國家首臺(套)成果落地標桿項目;落實沼氣凈化提純業務,搭建生物天然氣外銷渠道,進一步挖掘運營項目價值,實現協同增效;搭建虛擬電廠和電力交易平臺,完善“零碳園區+虛擬電廠”業務模式;完成首筆電量交易,開啟售電業務新領域。在國際市場,本集團于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積極跟進業務機會,其中與烏茲別克斯坦簽署有關費爾干納州及納曼干州垃圾發電項目的聯合開發協議;先后于埃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等地簽署或中標輕資產業務,進一步推動自主研發的環保裝備、工藝包出海,深度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業務分布已拓展至國內26個省(市)、自治區及特別行政區,足跡遍及229個市縣區,海外市場布局德國、波蘭、越南和毛里求斯;共投資落實環保項目604個,總投資約人民幣1,624.25億元;另承接環境修復、垃圾分類、設計咨詢、設備供貨、技術服務等各類輕資產服務。本集團旗下環保能源及綠色環保板塊合共落實垃圾發電項目193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5.99萬噸(含委托運營規模)。
創新賦能方面,回顧年度內,本集團聚焦技術難點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成立科技委員會,建立本集團課題研發一盤棋。技術創新與應用層面,在脫硫脫硝、氣化供熱、廢舊電池回收等領域轉化落地技術項目30個,助力相關項目更好優化成本、增效增收、降低安全生產風險。業財一體化、檔案管理、智慧管理等數字化平臺的建設進展良好,數字化賦能本集團經營管理的成效進一步顯現。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累計獲授權知識產權2,149件,獲得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榮譽獎勵超過20項,成為本集團科技創新能力與成果的良好實證。
運營管理方面,回顧年度內,本集團從開源增效、減碳節能、降本節支等維度入手,提升運營質效,確保為各地提供優質的環境治理服務。其中,環保能源確保垃圾入廠量,實現垃圾倉增效,平均入廠噸垃圾發電效率首次突破400千瓦時;環保水務深入開展“五小創新”(小發明、小改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試點“黑燈工廠”模式;綠色環保深挖燃料本地資源化,節約相關成本,探索生物質資源化、高值化利用,加快業務轉型發展。
工程建設方面,回顧年度內,本集團堅持精細化、動態化管理模式,著力加強安全風險要素的全方位管控,保障各項目工程建設安全、有序推進。其中,本集團越南順化垃圾發電項目(“順化項目”)竣工儀式獲越南國家政府總理出席見證,顯示當地政府對本集團項目工程建設能力的充分認可;廣東南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成投運,為本集團打造新業務增長點奠定良好基礎。二零二四年,本集團建成投運項目33個、建成完工項目4個(含EPCO(工程設計-采購-施工-運營)項目);完工并交付的環境修復服務9項;新開工項目21個(含EPCO項目)及新執行環境修復服務10項。
環境貢獻方面,本集團于二零二四年處理生活垃圾、危險與固體廢物和農林廢棄物約6,400萬噸,提供綠色電力近277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逾1,100萬噸,替代二氧化碳排放逾1,300萬噸。處理污水和垃圾發電廠滲濾液約17.77億立方米,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逾85萬噸。
本集團秉持與本公司股東(“股東”)分享企業經營成果的理念,為回饋股東支持,并結合業務發展情況及戰略規劃,本公司董事會建議就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每股9.0港仙(二零二三年:每股8.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3.0港仙(二零二三年:每股22.0港仙)。派息比率41.8%,較二零二三年增加11.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