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區域合作 “太湖之星”完成升級
轉自:天津廣播電視臺
天津北方網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天津深化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的對接。駐津央企中交天航局借助京津冀高校科研力量,研發出的生態清淤船——“太湖之星”,不斷升級迭代技術,實現尾水在湖上就能處理,服務江蘇太湖治理。
太湖是長三角的“母親湖”,為了改善水質,江蘇省啟動太湖治理,清淤,是改善水質的關鍵一環。無錫是太湖治理主戰場,江蘇15條主要入湖河道,有13條在此。2024年3月,由中交天航局自主研發設計的我國新一代生態清淤船——“太湖之星”1.0,首次在無錫投入使用。它運用了國之重器“天鯤號”的核心技術,疏浚效率可達到普通環保絞吸船的3倍。
持續服務太湖治理,最近,中交天航局剛剛下線了“太湖之星”2.0,就搭載了一項新技術——“尾水凈化”。尾水是淤泥榨出的污水,以往,要上岸凈化處理,影響作業效率。去年,中交天航局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跨區域協同創新,和中國地質大學、天津大學、哈工大等高校進行合作,組建了一支涵蓋港航、水利、環境等多領域的團隊。新版“太湖之星”最大的改變就是,新增了一艘尾水處理平臺船。這相當于把尾水處理也搬到了水上進行,實現了“淤泥不上岸、尾水不下船”。
眼下,“太湖之星”2.0裝備,正在向江蘇調運,將與1.0互相配合,在太湖流域進行清淤。持續推動跨區域合作,中交天航局借助自主研發的系列清淤裝備,也在拓展市場,除了服務河北官廳水庫、天津于橋水庫,在浙江臨海,圍繞水利基礎設施,正在進行生態清淤;在廣東珠海,推動港航疏浚;在海南澄邁,共同推動水環境提升,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津云新聞編輯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