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排水歷經百年,設施規模不斷壯大,發展水平持續提升,解決了一批批關系居民切身利益的水安全與水環境問題。排水設施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是上海排水邁向新征程的關鍵支撐。
如今上海最大的排水管道有多粗?最大防汛搶險泵車的抽排能力達到了多少?“上海排水之最”系列將帶領大家從歷史看現在,從現在看未來,一起了解和感受排水設施的進步與變革。
本期向大家介紹的是上海,乃至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單廠)——白龍港污水處理廠。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全貌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位于浦東新區合慶鎮,緊鄰長江,收納上海市閔行、徐匯、靜安、黃浦、長寧、浦東新區及青浦地區的污水,白龍港廠服務面積95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900-950萬人,污水處理量約占上海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的三分之一,為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是上海市水環境治理和污染物減排的重要承擔者。
環境治理的“中堅力量”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始建于1997年,經過多次提標擴容工程,現狀處理規模為280萬立方米/日,工藝采用“預處理+aao+深度處理”方式,經過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三個主要工藝段,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
二沉池沉淀段
配套污泥處理規模為486噸干基/日,處理方式主要采用干化焚燒,污泥經過重力濃縮、機械濃縮、厭氧消化、離心脫水等工藝處理后,最后通過干化焚燒對污泥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處置,焚燒產生的灰渣經回收處理后進行資源化再利用。
污泥干化焚燒
配套臭氣處理規模為558萬立方米/時,排放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982-2016),對污水、污泥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通過加蓋、密閉、收集,經生物、化學、物化等組合除臭工藝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消除對環境的影響。
除臭裝置
目前,白龍港廠擴建三期工程和30萬立方米的污水調蓄池工程正在建設中,建成后,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設計日均污水處理規模將達到350萬噸,污泥處理規模將達到598噸干基/日,將極大減少長江水環境污染,改善水域生態環境。
綠色低碳的“孵化基地”
在國家“雙碳”戰略下,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積極貫徹落實綠色低碳新發展理念,以“美麗白龍港”為建設目標,實施綠色能源計劃,積極推進污水廠低碳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目前,白龍港廠光伏發電、沼氣熱電聯產、水源熱泵、再生水利用項目已陸續建成,制氫-儲氫-熱電聯供等項目也在研發應用中,這些綠色能源項目的投入使用,進一步優化廠內能源結構,預計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0余噸,有效推動污水廠低碳化建設。
光伏發電
沼氣熱電聯產
水源熱泵
再生水利用
污泥焚燒所產生的灰渣作為制磚原料或燒制成玻璃工藝品,已實現資源化利用。
污泥灰渣制磚
在生態化建設方面,白龍港廠綠化覆蓋率達51.13%,廠內配套水系補償、海綿濕地和生態花園等設施,為構建循環型生產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在推動技術創新、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的道路上,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始終走在前列。
廠區生態園
如此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也走出了以全國勞模、大國工匠楊戌雷為代表的一批復合型一線水務工人,以他為首的楊戌雷“雙帶頭”工作室始終探索在創新人才孵化、提升污水處理效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科技前沿,為國家污染物減排和環境保護做出突出貢獻。
楊戌雷工作室
楊戌雷帶領團隊成員開展技術攻關
環保理念的“宣傳陣地”
為充分發揮環保設施科普教育功能,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結合自身優勢,打造生態環?破战逃貥藯U,持續為水環境治理行業發聲,提升污水廠社會感知度、市民認知度。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配備專業講解團隊3支,針對不同參觀對象,“量身打造”不同參觀路線和講解內容,形成以展示中心、西北全地下污水處理區域、出水展示區、厭氧消化池、污泥二期參觀連廊、楊戌雷工作室的參觀路線,全廠合計開放面積50203平方米,年平均接待批次60余場,接待服務人數1300余人。
白龍港廠展示中心
出水展示區
接待社區居民、學校參觀
與此同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每年結合“政府開放月”“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時間節點,積極走進學校、社區、企業,開展污水處理知識科普、節水護水知識講堂等活動,把環保理念傳遞到各行各業,不斷凝聚全社會生態環保共識。
暑期夏令營
職工子女走進污水廠
匠心治水,守護一泓碧水清流。從1997年至今,白龍港廠全面實現了“水、泥、氣、聲”同步治理。二十余年來,它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壯大,這顆東海邊的閃耀明珠,微縮著上海城市水環境的發展歷史,也映射著一代代治水匠人前赴后繼、治水惠民的初心。未來,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將在高質量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致力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排水事務中心供稿
上觀號作者:上海水務海洋